从两会洞察磁性元件产业变革新机遇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双碳” 目标引领发展的大背景下,2025 年全国两会犹如一座灯塔,为众多行业照亮前行的道路,磁性元件行业也不例外。两会中释放出的一系列政策信号,与磁性元件行业发展紧密相连,蕴含着诸多变革机遇,值得磁性元件行业企业深入思考与积极把握。
图源包图网
一、电力期货市场:稳定新能源收益 为磁性元件行业筑牢根基
截至 2024 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 14.5 亿千瓦,这一庞大的规模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磁性元件作为光伏储能逆变器等设备的核心部件,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张本应带动其市场空间持续拓展。然而,现实却面临挑战。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天然的间歇性,这使得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难以稳定维持。供需错配导致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如过山车般剧烈波动,让新能源企业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陷入 “投产即亏损” 的困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新能源企业的投资决策,也间接影响了磁性元件行业企业订单的稳定性,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提出的电力期货市场建设,或能有效解决当下困境。其借鉴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逻辑,通过分时段合约设计,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价格风险对冲的有效手段。类比磁性元件行业企业为锁定原材料成本,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订单来稳定铜价,新能源企业如今也能借助电力期货,提前锁定未来发电量的交易价格。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图源中国能源报
光伏储能项目的收益预期变得稳定,企业投资信心增强,新能源项目开发节奏加快,避免了盲目投资带来的项目过度集中和供需失衡问题。对于磁性元件行业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稳定的新能源市场需求,让磁性元件行业企业能够更精准地规划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产品库存周转率,缩短订单交付周期,从而提升磁性元件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全球绿色贸易趋势下,碳市场国际化也在深刻影响着行业发展。曹仁贤提出的碳市场区域合作与国际互认机制,将助力中国碳信用产品走向全球。
欧盟 CE 认证、美国 UL 标准等绿色贸易门槛,要求企业必须将低损耗技术研发提升到战略高度,磁性元件产业也无法置身事外。这不仅考验磁性元件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更需要磁性元件企业与上游铜材、线材等供应商紧密协作,构建绿色供应链联盟,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阳光电源户用光伏逆变器 图源阳光电源官网
二、多维需求共振 磁性元件产业的“黄金增长极”
这一技术升级浪潮,正在与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形成共振。 两会期间代表们聚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AI服务器等领域,其底层都离不开高效磁性元件的支撑。
(一)新能源汽车产销破千万,磁性元件迎来量价齐升新契机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 1288.8 万辆和 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大幅增长 34.4% 和 35.5% 。中汽协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00万辆。
结合Big-Bit产业研究室调研数据,一辆新能源汽车磁性元件价值量在900-1100元左右,2025年磁性元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两会中提出 “关于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建议” 。他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当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充电桩、车载硬件等产业领域存在发展空间,亟需构建统一产业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建议加快推进我国自动驾驶系统立法,推动通用标准、产品标准及管理标准的完善,为行业提供更清晰的规范指引。
随着智能驾驶级别提升,传感器、计算单元和通信模块数量显著增加,将直接推动磁性元件(电感、变压器、磁环等)用量增长。对磁性元件产业而言,意味着订单量持续增长与技术创新契机。
企业需提升磁性元件性能,如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能耗、增强稳定性,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严苛要求。如在车载OBC中,磁性元件企业东兴电子通过集成磁路,将两个器件调整为一个,总体体积减少20~30%,产品设计更为紧凑。
部分设计选用LLC的方案,东兴电子选择多磁柱设计方案或使用平面结构,原副边间通过磁片构建一组磁路,实现谐振集成的同时降低产品高度。
(二)充电桩难题待解,磁性元件企业如何 “充电” 发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自然也带动了充电桩领域的发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建设与发展备受两会关注。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22.2万台,同比上升24.7%。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85.3万台,同比下降8.1%,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336.8万台,同比上升37.0%。2025年充电联盟预测新增465万台充电桩。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出台标准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建设。建议工信部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和储放绿色电力转换、交易和调度机制。同时探索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设施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这些建议若落地实施,将促使磁性元件企业加大在充电桩相关磁性元件的研发与生产投入,开发更高功率密度变压器、更高效电感等适应快速充电需求的产品。
据悉,目前布局充电桩的磁性元件企业有胜美达、铂恩氏、普思、顺络、可立克、敦源、普晶、京磁等。
(三)搭乘数字经济快车 磁性元件在算力时代的崛起机遇
根据顺络电子数据,2024年数据中心磁性元件在全球占比11%左右计算,2024年数据中心里磁元件市场规模为156亿元左右。
服务器 图源包图网
从磁性元件类型来看,AI服务器主板以一体成型电感为主,高端配置下电感数量甚至可超百颗,其中还包括10-15颗高价值的芯片电感。据天风证券测算,2024 - 2027 年全球 AI 服务器用芯片电感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高达 46.8% 。
三、结语:把握转型机遇 构建产业新生态
面对两会政策带来的诸多机遇与挑战,磁性元件企业需要积极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在技术创新方面,磁性元件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开发高性能、低损耗、小型化的磁性元件产品。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适应高功率、高频率的磁性元件;在充电桩领域,专注于提升磁性元件的功率密度和充电效率;在 AI 算力领域,攻克芯片电感的材料和工艺难题,满足其对小体积、大电流的特殊要求。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绿色发展方面,磁性元件企业要积极响应碳市场国际化趋势,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优化生产工艺,采用低碳材料,降低产品碳足迹,努力获取相关绿色认证,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绿色供应链,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拓展方面,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紧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AI 算力等行业发展步伐,及时调整市场策略。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通过与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 年两会政策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丰富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诸多挑战。行业企业需深入解读政策内涵,积极把握市场变化,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市场拓展为目标,在变革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新的产业格局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