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6.6kW OBC 中 PFC 电感参数计算与工艺革新解析

2025-04-17 09:28:55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作者:陈泽香

在车载充电机(OBC)中,PFC电感是保障充电稳定的关键角色。以 6.6kW 的 OBC 为例,其内部包含有2个交错式PFC电感,2个LLC主变压器、2个谐振电感、2个共模电感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感等。今天,我们通过PFC电感设计实例,带大家了解其设计过程。

电感

传统圆线并绕PFC电感

01.设计前:给PFC电感制定工作KPI

PFC电感设计,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在 6.6kW 的 OBC 中,常见的PFC电感设计要求如下:

输入电压:176~276V(适应不同电网电压输入);

输出功率:6600W(承担能量转换的核心任务);

输出电压:400V(为后续电路提供稳定高压);

效率:约 95%(高效转换能量,减少损耗)

开关频率:40kHz(决定工作节奏);

纹波电流:设为最大峰值电流的 30%(让电流更稳定);

工作磁通密度:Bm=0.5T(保障磁性能稳定)。

02.五步设计法:一步步设计PFC电感

第一步:计算最大占空比

占空比指开关管导通的比例。在升压型 PFC 中,依据电压关系公式,输入取最小值 176V(整流后峰值为176),输出 400V,代入计算z最大占空比≈0.378,这一步确定开关管的最大导通比例,相当于规划其 “工作强度上限”。

第二步:计算输入电流峰值

基于功率守恒,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效率。使用公式代入输出功率 6600W、效率 95%、输入 176V可得电流峰值≈55.8A,这能找到电流的峰值,帮助选择耐流的磁性元件。

第三步:计算电感纹波电流

按设计要求,取峰值电流的 30%:ΔI = 0.3 *55.8 = 16.7A。控制纹波电流,可减少电流波动,避免充电过程出现 “忽快忽慢” 的情况。

第四步:计算电感值

电感值决定其能量存储能力。通过公式 带入数据可得电感值≈141μH。这一步给电感设计合适的“能量仓库”,确保能量转换稳定。

第五步:计算电流有效值

电流有效值用于评估发热情况。依据公式代入55.8A,电流有效值≈39.4A。通过有效值设计散热方案,可防止电感因过热罢工。

在设计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细节需要注意,一是输入低压时,电流峰值大,电感易饱和。因此计算时采用最小输入电压,确保在最坏情况下仍能稳定工作。二是输入输出电压、功率、频率等参数环环相扣,如同齿轮配合,共同决定电感的最终设计,缺一不可,需要注意参数间的协同。

03.软件设计实例:精确验证,让设计落地有声

完成理论计算后,借助专业设计软件,结合实际磁芯参数进行验证。以 “铁硅二代 184 磁芯(53T,线径 Φ1.4X2)” 为例,软件会综合以下数据精细计算:

磁芯基础参数:磁芯材料为铁硅二代,外径最大 46.74mm,内径最小 24.13mm,磁路长度 10.74cm,截面积 1.99cm²。这些物理尺寸是电磁性能计算的基础。

绕组与电路参数:线径 2.14mm,每匝线长 6.21cm;开关频率 40kHz,峰值电流 22.65A,纹波电流 5.91A。软件基于这些参数模拟电流、磁通量的动态变化。

损耗与温升分析:聚焦 60μ 磁导率数据,直流损耗 2.23W,交流损耗 9.96W;总直流损耗 13.53W,交流损耗 21.26W,直流温升 81.0℃,交流温升 118.0℃。这些数据直观呈现电感工作发热情况,帮助工程师判断是否需优化散热设计或调整参数。

通过软件模拟,不仅验证了电感值等前期计算的合理性,还全面评估了磁芯损耗、温升等实际工作表现,确保 PFC电感在车载 OBC 中稳定运行。

04.PFC电感设计演进:工艺升级推动性能突破

PFC电感的发展历经多代工艺革新:

PFC电感1 代:圆线并绕起步

早期采用 2 个 PFC 1 代设计,运用圆线并绕工艺。圆线并绕虽能满足基础电感需求,但在高频损耗、空间利用率上存在优化空间。

PFC电感 2 代:扁线立绕升级

技术迭代对二代 PFC电感进行了两个优化,扁线和立绕工艺。扁线增加了导线有效截面积,降低高频趋肤效应损耗;立绕优化磁芯空间利用,提升电感功率密度与性能。

交错式 PFC电感:高效集成

最终演进为 1 个交错 PFC 设计,搭配铁氧体磁芯与金属粉芯扁线立绕。交错结构平衡电流分配、减少纹波,紧凑形态适配车载 OBC 对小型化、高可靠性的要求,实现性能与空间利用的双重突破。

05.结语

从设计目标规划、五步设计法推导,到软件验证与工艺演进,PFC电感设计处处体现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作为车载 OBC 中稳流的核心角色,它以精密设计保障充电过程的高效与稳定。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车载充电的可靠性,更推动着整个车载充电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注入坚实动力。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