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24届(华南)中国磁性元器件行业智能生产暨 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4 广告

车企在海外踩过的坑 磁性元器件企业要注意

2025-05-15 14:14:10 来源:电子变压器与电感网 作者:陈泽香

我国车企的出海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那些在全球市场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不仅关乎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为磁性元器件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政研咨询中心海外政策研究员张城豪,近日在广东省磁性元器件行业协会第三届九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分享的汽车出海经验,看似讲的是汽车圈的事儿,实则一本是给磁性元器件行业的一本“避坑指南”,揭开全球市场的真实面貌——这里不仅有诱人的市场红利,更遍布着需要谨慎应对的风险挑战。

演讲

中国汽车工程院政研咨询中心海外政策研究员张城豪

一、全球汽车风云与中国机遇 磁性元器件的“顺风车”

从美国流水线称霸,到日本精益制造崛起,再到德国豪车统治高端,全球汽车产业的百年变迁史,本质是一部巨头更迭的竞争史。

中国汽车则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2018 年起,中国汽车出口量一路飙升,2021 年更是因为疫情下率先复工复产、俄乌冲突后补位俄罗斯市场,以及自身产品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出口量暴涨 103% 。2023 年出口量突破 500 万辆,首次登顶全球;2024 年达到 641 万辆,连续两年稳坐第一

汽车产业的火爆,直接给磁性元器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蛋糕。中汽协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600 万辆,结合Big-Bit产业研究室调研数据,一辆新能源汽车磁性元器件价值量在 900 - 1100 元左右,算下来,2025 年磁性元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市场规模将突破 150 亿元。

汽车

图源包图网

二、不同区域特征分析 磁性元器件企业需小心市场陷阱

在 2024 年出口的 641 万辆汽车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流向。燃油车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东、南美,而新能源车虽出口总量较低,但在欧盟和东南亚市场展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这些不同市场的特性,为磁性元器件企业的海外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俄罗斯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跳板”

俄罗斯是我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市场之一,但近期美国与乌克兰签署的矿产协议释放出明确信号 —— 西方企业可能借能源合作契机重返俄罗斯市场。

(二)欧盟市场:“双碳” 壁垒下的挑战与机遇

欧盟以“双碳” 为核心构建柔性贸易壁垒,通过碳足迹核算、碳标签制度及数据本地化要求(GDPR)形成多重门槛。我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时,若产品碳排过高,将面临不能进入或需缴纳碳税补贴的情况,合规成本激增。

(三)东南亚市场:政策优惠与产能风险的博弈

东南亚地区距离中国较近,政策优惠力度大,内部还有互相免税的条约。以泰国为例,购车阶段提供购置税免征、消费税免征等优惠,同时大力建设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但也有风险。从 2026 年开始,进口一台车就得在当地生产两台,这就逼着企业在当地投产。且泰国市场容量有限,产能过剩风险大。

(四)南美市场:差异化需求下的市场开拓

南美地区汽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者对价格较高的汽车产品消化能力不足。此外,南美的能源趋势偏向于乙醇,与中国的技术路线不太相符,其汽车市场有一套自己的发展体系。

(五)澳新地区:新品牌的“友好沃土”

澳新地区没有本土汽车产业,所有汽车产品都依赖进口,因此对新品牌的接受度和包容度非常高。目前,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当地新能源车市场占据了较高的份额。

三、多样的出海模式,磁性元器件企业的“工具箱”

中国汽车出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商用车出口到高端产品推广的漫长过程,逐步形成了产品出海、资本出海、研发出海和产能出海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为磁性元器件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思路。

产品出海:作为最早期的模式,面临着诸多贸易政策限制。以伊朗为例,对整车进口征收高额税费,迫使车企以 KD 套件形式进入,并与当地合资生产。

资本出海: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汽收购名爵和大通等案例堪称典范。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和工厂,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海外渠道和市场资源。

研发出海:虽相对较少,但却能让企业更好地贴近当地市场需求。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根据当地需求开发产品,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产能出海:已成为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以上汽为例,其最早的出海方式是收购,之后在泰国与正大成立公司,运营工厂,实现产能出海。目前,上汽在泰国、印尼、印度都设有工厂,在美国、英国、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

产品

车载系列磁性元器件图源铭普光磁

四、出海面临的风险:磁性元器件企业的“避雷指南”

中国汽车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贸易、准入、供应链、金融等多种风险,这些风险同样是磁性元器件企业出海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的。

贸易风险。墨西哥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的热门选择。磁性元器件企业可立克事业部总经理顾军农透露,可立克计划在今年于墨西哥建厂,用于生产磁性元器件与电源,致力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磁性元器件产业链。但墨西哥厂房成本高昂,且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较低。此外,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汇率波动大、社会稳定性差等问题。

准入风险。国资企业面临严格的海外投资审查,知识产权审查易引发侵权争议,海外准入法规对对汽车的排放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供应链风险。疫情与地缘冲突导致运输受阻、运费增加,如俄乌冲突使得黑海地区货运受限;关键原材料方面,美国芯片法案、欧盟可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

金融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回款,如卢布汇率问题,部分国家回款渠道不畅。

五、总结与建议:磁性元器件企业的“出海锦囊”

中国汽车出海的实践经验,为磁性元器件企业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全球市场征战图谱。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下,磁性元器件企业需以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把握机遇、规避风险。

在市场布局方面,磁性元器件企业要深度结合自身技术储备、成本结构与产能优势,灵活选择适配的出海模式。

例如,面对欧盟严苛的双碳标准,磁性元器件企业可加大环保材料研发与绿色制造技术升级;在东南亚市场,则需平衡政策红利与产能过剩风险;而在澳新等开放包容的市场,应加速磁性元器件品牌本土化建设,提升市场渗透率。同时,借助磁性元器件行业协会等各种平台等资源,整合磁性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力量,实现协同出海。

值得磁性元器件企业高度关注的是,全球市场中对中国友好的地区正释放出巨大的合作潜力。东南亚凭借地缘优势、政策优惠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如泰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有可能成为未来整车企业海外产能布局的核心区域;澳新地区因本土汽车产业空白,对中国汽车品牌接受度高,同样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中东地区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对于志在融入汽车供应链的磁性元器件企业而言,提前研判整车企业的全球布局动向,主动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其海外工厂规划,提供定制化、高可靠性的磁性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深度绑定核心客户,更能借助车企的全球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

通过这种紧密的产业链协同,磁性元器件企业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与市场空间,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