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铭普:算力时代,磁性元件如何破局?
在 2025 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展览会与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上,磁性元件圈聊得最热的话题,莫过于 “算力赛道的磁技术机遇”。
作为深耕磁性元件行业多年的头部企业,铭普光磁工程总监李礼鹏在接受《磁性元件与电源》杂志专访时,用最实在的行业洞察和技术打法,拆解了铭普当下的赛道选择与核心优势,全是干货!

铭普光磁工程总监李礼鹏接受《磁性元件与电源》杂志的专访
一、多赛道稳守+重点突破 服务器用磁性元件成新增长引擎
谈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磁性元件热门应用市场,李礼鹏直言,这些赛道对磁性元件产品的电力拓扑、磁材及线材需求存在共通性,铭普也都有持续布局和产品覆盖,以稳健姿态保障核心市场供应。
而选择加大服务器及算力领域投入,核心是锚定算力产业崛起的时代机遇 —— 当前全球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对高效供电、稳定传输的需求同步激增,这不仅带动服务器电源磁性元件需求放量,更对元件的高频化、小型化、高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亟需更多具备核心技术的磁性元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筑牢算力产业 “供电底座”。
正是基于对这种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近两年铭普一方面加大了全领域研发投入 —— 仅 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就已达到 6194 万元,覆盖各应用赛道的技术升级需求;另一方面,核心技术资源逐步向服务器及服务器电源领域倾斜。
从适配算力场景的高频变压器,到满足电源小型化需求,全链路的磁性元件产品都在精准贴合算力场景的核心诉求,以技术创新突破算力供电瓶颈,为全球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 “铭普力量”。
二、铜价涨疯了!磁性元件产品设计端“省铜巧配”,降本不止5%
聊到磁性元件行业共同的成本痛点,李礼鹏分享了铭普的差异化解法:“光靠自动化替代人工、拉通上下游供应链,作用其实有限,毕竟材料成本占比太高了。”
铭普的核心思路是从磁性元件产品设计端 “取巧”:“现在铜价涨得厉害,而磁材价格相对稳定,我们不搞简单的材料替代,而是通过优化磁性元件产品设计,调整配比 —— 多用量产稳定的磁材,少用铜材,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把成本降下来。”
这一打法已在实际项目中验证成效:“之前有服务器电源客户想平衡成本与性能,我们就是靠这种‘磁材多配、铜材精用’的设计,帮客户降低了至少5% 的成本。” 更关键的是,材料配比的优化不仅控住了成本,还同步提升了效率和功率密度,实现 “一举两得”。

服务器用磁性元件产品 图 / 铭普光磁
三、磁性元件高频损耗难解?“场景专属磁材”精准卡频降损
随着服务器电源向高频化升级,磁材损耗成为影响磁性元件产品与电源效率的关键瓶颈:传统磁材在 300KHz-500KHz 频段,损耗会随频率升高显著增加。
针对这一痛点,铭普跳出 “通用磁材” 的思维定式,打造 “场景专属磁材” 方案。李礼鹏介绍:“我们跟磁芯供应商深度协同,把磁材的损耗优化区间精准锁定在 450KHz-500KHz,波动不超过 30KHz-50KHz。这样一来,磁性元件在服务器电源的特定工作频率下,损耗能降到最低,电源整体效率自然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这套 “场景专属” 思路还延伸到其他赛道。新能源汽车 OBC、充电桩的工作频率与服务器电源不同,铭普光磁会根据应用场景的差异,提供定制化磁适配方案,做到性能和成本两者兼顾 —— 总之不搞 “一刀切”。
四、磁性元件企业角色升级 + 技术前置:800V高压+固态变压器已备好
磁性元件行业发展正推动合作模式迭代,铭普也从单纯的 “器件制造商”,升级为兼具 “器件制造 + 方案提供” 能力的战略合作伙伴。
李礼鹏表示:“以前客户会先完成全部方案设计,我们只负责生产磁性元件;现在越来越多头部客户,会把方案设计环节跟我们同步推进,甚至直接交由我们主导磁技术相关设计。”
这种角色转变,要求铭普的研发视野必须向前延伸:“除了传统的制造工艺、设备研究,我们还要深入理解客户的算力场景、电源拓扑、散热难题,提前预判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
为了紧跟算力赛道的技术升级,铭普早已启动技术前置布局。李礼鹏透露两大核心方向:
一是深耕 800V 高压技术:“当前服务器电源主流电压是 400V,但未来必然向 800V 甚至更高电压升级,这会衍生出‘小型化、高绝缘’的新要求,我们相关技术储备已经到位。”
二是推进固态变压器产业化:“固态变压器是未来高压电力系统的核心部件,能适配 800V 及更高电压平台,还能提升能效与可靠性。我们早几年就启动了研发,目前已经有成功案例。”
五、给磁性元件行业企业的启示
在多赛道齐头并进的磁性元件行业格局下,铭普的战略清晰且务实:既稳守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充电桩等优势赛道,又抓住算力爆发机遇加大服务器领域投入;用 “场景专属磁材”“设计端降本” 等差异化技术覆盖多场景需求,再以 “方案伙伴” 的角色深化客户合作。
铭普光磁这种 “稳守 + 突破” 思路,不仅让企业能在各个赛道都保持竞争力,更在磁性元件行业向 “精准化、高端化” 转型的浪潮中,为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磁技术力量。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