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钢铁集中度不足50% 今重视节能减排
摘要: 我国钢铁集中度不足50%,钢铁企业重视节能减排,技术问题成关键。
钢铁业严控产能连年调控之下,去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48.6%,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但与欧美70%以上的行业集中度相比,仍然过低 。业内专家表示,分税制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最大诱因,而行政化的钢铁兼并重组则有“拉郎配”之嫌。
我国钢铁集中度不足50%
兰格钢铁网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年产粗钢最多的十家企业合计生产粗钢30473.3万吨,CR10(前10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48.6%,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虽然全行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这十家企业中仍然存在名义上重组实质上并未整合的企业,CR10实际数值要比48.6%要低。同时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8年我国钢铁产业CR4(前4家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23.9%,而美国CR4为74.9%,日本CR4为77.6%,提高市场集中度已成为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01-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大量中小钢企进入行业,行业集中度指标逐年下降。截至2010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为7962家,数量庞大,提高行业集中度的道路依然漫长。
钢铁
分税制或引地方投资冲动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徐力坦言,由于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保证财政支出,加大扶植地方中小民营企业力度,在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期,中小民营 钢铁企业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市场出现大量的小规模钢铁企业,与此同时行业的少 数核心大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跟不上地方钢铁企业的发展,导致了行业集中度下降。事实上,在我国目前转轨经济的条件下,钢铁企业的重组往往存在行政力量的介入,以政府为主导的并购模式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并购模式。徐力表示,目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扶持,单靠市场化运作很难推进跨区域的实质性重组,而单纯的行政主导又有种种后遗症。因此采用“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相结合,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模式较为可行。
钢铁企业重视节能减排 技术问题成关键
近日,武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崎琳指出,中国钢铁企业有70余家会员单位,“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整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两个标志,能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能耗大幅度降低。有两个指标,综合能耗,“十一五”末是660公斤左右,比之前降低了16%—17%。每吨钢耗“新水”,现在是4吨左右,武钢在“十一五”耗“新水”每吨是27立方米,“十一五”末变成了4立方米。整个新水循环使用率达到97%。
不过,在减排项目中,不少企业依然要面对技术上的制约及设备成本问题。津西钢铁集团环保处处长方福亚日前接受采访表示:压力关键来自于技术问题。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一点企业从上到下都有深刻认识。然而,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减排和增收又相互制约,为完成减排任务,我们现在每一吨烧结矿会增加电耗10元左右。
说到新增的氮氧化物指标,方福亚说:“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我们厂所有的烧结机都上了脱硫设备,但设备运行初期,由于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企业吃了大亏。虽然我们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但是由于效果不好迟迟不能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现在,终于解决了脱硫工艺的技术问题,但新增的氮氧化物指标又把我们难住了。企业现在采用的是湿法脱硫工艺,与干法相比成本较低,技术也相对成熟。如果想在生产中加上脱氮氧化物工艺,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重新上一套设备。不仅成本比干法大得多,运行费用同样会增加很多。”
此外,迁安燕山钢铁生产处处长李佩文表示:“用于减排项目的费用也是企业头疼的问题。不光上设备要钱,运行和维护这些设备也要很大的投入。如果国家能给企业脱硫或者脱氮氧化物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就好了,我们肯定能更加积极地为减排工作做贡献。”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都已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向大型企业引进技术、借鉴成功经验来加强自身的节能减排管理。3月1日,邯钢两套烧结烟气脱硫项目正式开工,此次引进于鞍钢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产品形成于2009年。通过在鞍钢、沙钢和通钢等烧结机烟气处理工程上的应用和持续改进,该技术工艺稳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