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政策准入拉动多晶硅行业洗牌 行业面临新挑战

2011-06-29 14:56:35 来源:网络

摘要:   政策准入拉动的行业洗牌,对大型多晶硅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这一次,对我国多晶硅行业来说,真的是“狼来了”!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新能源,  光伏,  电池

      政策准入拉动的行业洗牌,对大型多晶硅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这一次,对我国多晶硅行业来说,真的是“狼来了”!

     一方面,多晶硅价格因为需求放缓缘故近两月大跌40%,50美元/公斤(40万人民币/吨)的价格已经是6年来的最低价;另一方面,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公布半年之后,工信部近日发布通知启动准入申请,并于7月15日前将审核结果及材料报送工信部。这对于广大的中小规模多晶硅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不过,这样的洗牌,对大型多晶硅企业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行业洗牌或提前到来

     去年年末,三部委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大大提升了多晶硅行业的进入门槛。时隔半年之后,日前,工信部以通知形式开始启动行业准入申请,根据该《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本地区多晶硅企业准入公告申请,并将核实意见和企业填报材料上报。工信部将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随后以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

      这是我国去年底停止审批多晶硅项目后首次释放“开闸”信号,不过,大幅提升的门槛,也意味着行业淘汰调整正式开始。多家机构在年初就纷纷预言,随着准入制度的实施,我国多晶硅行业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轮大洗牌。中投顾问首席能源分析师姜谦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目前国内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普遍为几百吨的规模,这些企业在规模和能耗上大多达不到要求,今年年底将是这些企业被淘汰的“大限”。 然而,市场的激变,很可能加速这一进程。自4月底以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多晶硅的价格就大跌40%,国内现货价格从80多美元/公斤,大幅下跌到目前的50美元/公斤。

    “如果市场依然是年初时的行情,即使有准入门槛,众多的中小企业也会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准入门槛的条件继续经营下去。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这时候即使政策不发力,市场本身就会发挥汰弱留强功能。因此,行业洗牌很可能会提速。”天威英利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利好大型骨干企业

      准入门槛的提升,加上行业再次跌入谷底,势必会让大量中小多晶硅生产企业无法过冬。但是,对于那些大型的骨干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做大做强的机会。

       根据准入条件规定,新立项的多晶硅项目,要求太阳能级项目每期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项目规模要大于1000吨/年。太阳能级项目,综合能耗必须小于200千瓦时每千克。在环保方面,除水循环利用率≥95%以外,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音等方面,也必须符合相应的环保标准。此外,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据悉,目前国内50多家成规模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中,能达到产能标准的只有25%,即使是已经备案并准备建设的项目,与准入标准比照,将有一半无法通过审批。大批的中小企业更是很难达到上述标准。

      从生产成本来看,国际巨头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不到20美元/公斤,国内一线大厂的生产成本在25美元/公斤左右,而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公斤左右甚至更高。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白洪强就指出,像保利协鑫这样的龙头企业,成本能够做到差不多20美元一公斤,所以即使是按照长期协议价低于50美元一公斤,它还是可以维持100%的毛利,因此它继续扩产是有动力的。相反一些生产成本在50美元一公斤的企业,就面临生死选择了。“市场更集中,对规模企业来说更有利。因为市场更有序了。一旦行业景气度恢复,大型骨干企业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人。”长江证券日前发布行业分析报告指出。

     尽管光伏市场近期受欧洲削减政府补贴而跌入谷底,但多晶硅不是简单的周期性行业,该产业蕴藏巨大空间。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就指出,三到五年的周期内,全球多晶硅的需求将增加到100万吨的级别,是现在的十倍左右。   ( 南都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袁梦婷 )

多晶硅及光伏产品价格集体“跳水”
     6月21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6月太阳能价值链指数显示,多晶硅现货价格月度环比下降了28%,为53.4美元/公斤。受此影响,光伏中下游产品价格亦出现不同幅度的“跳水”。如6英寸的多晶硅硅片价格6月份下降了23%,创2.39美元/片的新低;更下游的多晶硅组件价格则下降了15%,为0.92美元/瓦。 
此番多晶硅及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事出何因?其将对我国光伏产业和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告别“暴利时代” 

  “近期多晶硅价格及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供需方面出现问题。”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分析,从供给方面来看,2010年光伏产业的火爆尤其是多晶硅行业的高额利润,刺激了大批厂商上马多晶硅项目或是扩大产能,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多晶硅以及光伏组件产量大幅增加,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从需求方面来看,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政策,导致欧洲光伏装机量大幅衰减,直接影响了国内多晶硅和光伏组件制造商的出口量,导致光伏产品大量积压。“需求减少的同时,供给却在大幅增加,价格焉能不降?”萧函表示。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宋亮对此持认同观点。他还指出,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传统的欧洲光伏装机大国,受自身经济疲态影响,无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诸如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指出,多晶硅价格下降是个正常现象,此前高达500美元/公斤的价格是受严重供不应求关系影响下的不正常表现。现在价格大幅下降,可以视为多晶硅正渐渐告别“暴利时代”,回到理性发展的轨道。 

  孟宪淦同时指出,以目前国内部分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看,即便多晶硅降到现在的50美元/公斤,他们还是有不小的利润空间。“某些掌握高端生产技术的国内企业,能够将多晶硅生产成本稳定在仅22—25美元/公斤。”孟宪淦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多晶硅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萧函认为,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最终方向,而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尚达不到这一水平,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多晶硅以及光伏组件价格仍然将会保持震荡下行态势。“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多晶硅和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萧函说。 

  但在宋亮看来,目前多晶硅价格每公斤跌至50美元左右,基本也到了谷底。未来 3—5年内,随着国内市场启动和欧洲经济逐渐走出“阴影”,全球光伏需求将激增。届时,多晶硅及光伏产品价格将会出现一定反弹。 

  步入产业“寒冬” 

  目前,多晶硅占光伏组件价格40%左右的比重。据此,萧函认为,其价格下降将有力带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从而促进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的扩大;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的扩大反过来又会带动光伏组件需求的增加,促进企业出货量的增长。 “同时,价格下降带来的产业‘寒冬’有利于实现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会遭受淘汰,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萧函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孟宪淦同样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经过此次价格“跳水”后,那些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而没有价格优势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或转产。 而部分国内大企业得益于已建设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对运营风险的控制力比较强,所受负面影响并不是很大。  江西赛维LDK总监姚峰便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由于搭建了光伏全产业链,此次价格“跳水”并未对赛维的盈利情况和生产规模带来太大影响。  即便如此,在萧函看来,当前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启动,欧洲光伏市场全面降温,降价“寒流”使中国光伏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对于国内的中小光伏企业来说,在技术、品牌、规模等各方面均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生存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萧函指出。 

 王斯成:整个产业链仅有多晶硅有下降空间
       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实际上是24GW,中国大陆的产量超过10GW,占整个世界的45%,加上台湾占60%。从世界的安装量来看,前三家是德国、意大利和捷克,日本和美国都不到1GW。

  尽管全世界累计装机已经达到了40GW,但是各个国家应用情况并不相同。日本90%是家用的系统,德国、美国、意大利是商业建筑占比例最大,西班牙大型电站是最多的。未来几年光伏市场走向是2011年预计在21GW,2012年25GW左右,但之后会有一个上升。2011年的市场布局大约是德国7GW,美国预测是今年2.2G,但实际上都与此有出入,可能达不到目标;日本光伏走向变化不大,仍是2020年到100GW;印度是20GW,虽然比较看好,但目前总量不大。

  在整个组件的降价空间,各个环节几乎见底。硅片已经达到0.7美元/瓦的成本价,没有什么降价空间,太阳能电池售价1美元/瓦(就是0.7欧元/瓦),组件实际上5月份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05欧元/瓦,(1.45美元/瓦)的平均价,实际签约的价格又降了10%左右。多晶硅5月份的价格是62美元/公斤,还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

  目前,德国的政策正在进行较大的调整,新政策将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最主要的是电价补贴的调整,按计划是2020年国家的目标是52GW。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提出了强制本地制造的条件,遭到美、德的反对。现在全球光伏产业的目标是把整个光伏成本降下来,如果都搞本地制造,与这个目标是相悖的。强争碳税政策出台也大势所趋,对企业进行碳足迹的评估,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