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亏损再现液晶行业 面板大厂前景依然不明
摘要: 在全球面板产业刮着的需求疲软和价格不振的冷风中,在LG Display、三星、友达和奇美相继交出的最新一季的成绩单中,“亏损”第二次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字眼儿
在全球面板产业刮着的需求疲软和价格不振的冷风中,在LG Display、三星、友达和奇美相继交出的最新一季的成绩单中,“亏损”第二次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字眼儿
对于各面板大厂来说,这一段日子怎一个“惨”字了得!
8月4日,面板大厂奇美发布第二季度业绩,净亏损130.1亿元新台币。自从去年第二季度净盈利95.4亿元新台币后,奇美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早些时候,路透社就奇美今年第二季度的盈亏状况咨询了8位分析师,他们给出的平均预期是亏损108亿元新台币。实际亏损额显然大大超出此前外界的预估。“我此前预计亏损额在100亿元新台币左右,这一财报业绩令人惊讶。”台湾康和证券分析师韦恩·林如是说。
和奇美并称台湾“面板双虎”的友达的业绩也难看。友达于7月27日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内净亏损107.7亿元新台币,无奈地迎来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亏损。
路透社早前也向分析师们咨询过对于友达今年第二季度业绩的预测,9位分析师作出的平均预期为77.5亿元新台币。
奇美和友达今年第二季度的亏损额均大大超出市场预期,“面板双虎”的惨淡业绩放在全球行业中是冰山一角。一些业内分析师认为,由于市场前景不明朗,面板制造商的潜在利润可能消失,盈利状况低于市场预期的态势可能持续至今年全年甚至到2012年上半年,面板制造商今年遭遇的全年亏损可能堪比2009年经济危机时期。
逃不掉的亏损
不单是奇美和友达,台系四大面板厂商均头顶阴云。
在这一波连续亏损中,奇美亏损总额超过500亿元新台币,友达累计亏损也逼近360亿元新台币。
“双虎”表现不给力,华映和彩晶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这两家公司此前就长期陷于亏损,此时更是逃不过一个“亏”字。今年第二季度,华映亏损31.26亿元新台币。近一年来,四家台系面板大厂亏损共计近1200亿元新台币。
在友达公布今年第二季度继续大亏损后第二天,该公司股票在台股市盘中跌停在16.55元新台币,又创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新低。而在奇美公布亏损业绩后,台系面板族群全面遭遇利空冲击。8月5日,奇美、友达、华映和彩晶盘中均遭受跌停重挫,奇美和友达股价双双再创金融海啸以来的新低。
在与“宝岛”隔海相望的韩国,全球两大面板巨头亦是感到冷风嗖嗖。今年第二季度,LGDisplay亏损480亿韩元,高于分析师预计的400亿韩元,与友达一样是连续三个季度遭遇亏损。即使是三星,今年上半年其显示器面板业务也深陷亏损泥淖,第二季度亏损2100亿韩元,仅是略优于2011年第一季的净亏损2300亿韩元。
上半年全行业业绩全面“飘绿”,各家面板大厂不得不纷纷在下半年大砍资本支出。
三星预计2011年全年的资本支出维持在23兆韩元,不过将减少对LCD面板业务的投入。LGDisplay决定将2011年资本支出预算调低大约1万亿韩元,降幅约20%。该公司CFOJamesJeong表示:“由于第三季度市场需求仍将呈现不确定性,我们预计客户将会维持较为保守的存货策略,因此我们将继续合理地调整投入资源。”友达CFO杨本豫也在近日指出,由于今年下半年整体市场不确定因素仍大,友达除积极降低成本外,也规划下调2011年全年资本支出,由原定的950亿元新台币降到700亿元新台币。
几家大厂中,调整资本支出幅度最大的是奇美。奇美原本在6月底决定将今年资本支出降低两至三成,而该公司CFO陈彦松在4日的投资人电话说明会上又宣布新决定,将今年资本支出由年初定下的1000亿元新台币缩减到500亿-600亿元新台币。奇美在一个多月内接连两次大幅调低资本支出预算,实属罕见。
高盛在近日一份分析面板市场的报告中指出,面板厂商现金流走弱,它们减少资本支出对2012年的运营有利,而且也有助于稳定液晶电视供需成长。
需求价格两不旺
根据以往经验,每年的第三季度是传统旺季,市场会在这时迎来面板的价量齐涨,进而使面板厂商获利,弥补厂商在淡季时的亏损。但是对于2011年第三季度的行情,各家面板业者在做展望时均慎之又慎。
三星预估,LCD面板需求将温和增长,虽然进入传统旺季,但是因为下游销售预估保守,而且库存管控严格,所以IT应用面板与电视面板出货表现可能持平,仅平板计算机需求仍然维持增长。LGDisplay的预计是,面板需求可望在9、10月份的时候上扬,但供需平衡恐难有起色。友达方面表示,下半年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预计第三季度的旺季需求仍然存在,但是受到全球整体经济低迷、下游厂商严控库存的影响,力道将没有过去强劲。奇美则表示,第三季度为传统旺季,但在全球经济因素影响下,市场较为疲软。华映指出,小尺寸面板旺季将在8月中旬以后出现,中尺寸面板则是需求疲软,今年恐怕是旺季不旺。
在各面板厂商分析亏损问题时,电视机市场需求疲软成为被频繁提到的原因。
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研究机构纷纷下调今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DisplaySearch在最新报告中,把2011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增幅从年初预计的13%降低到9%。高盛在其报告中也指出,已开发市场的液晶电视需求持续走弱,此态势恐将一路延续到今年下半年,因此,它将今年全年面板出货量年增幅由原先的10%下调为8%。
不过,面板需求不旺不是导致厂商恼人业绩的唯一原因。奇美CFO陈彦松就指出,第二季度该公司面板出货量增长,但因价格不理想,以致影响了营收表现。
自2010年5月起,全球液晶面板价格经历了长达11个月的持续下降周期,直到今年5月份才止跌回稳。然而到7月下旬,苦撑了两个月的价格又开始松动。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指出,随着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面板需求的增速逐渐放缓,面板价格持续下降的行业趋势正在形成。
需求价格两不旺,面板大厂各自抛出调整计划。三星在本季度将减产,同时放缓新产能的投产时间。LGDisplay位于韩国坡州的8.5代线近期停产,其在中国广州的8.5代线项目继去年末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后迟迟没有启动。LGDisplay副社长韩相范早些时候表示,在该项目等待政府批准过程中,行业环境和技术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为了与相关方协商如何跟上市场变化,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的开工时间。据悉,友达减少的资本支出将主要来自放缓位于台中后里8.5代线的投产速度和昆山8.5代线的建设速度,而对太阳能电池和模块业务的投资仍将持续。对于奇美来说,下半年将砍掉新产能投资,未来投资会以核心业务、新技术为主,包括触控面板、OLED、LTPS等。
虽然业界对于今年下半年行业前景看法保守,但在平板电脑和智能型手机等带动下,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成为亮点。眼下,华映、彩晶正加速把产能转向中小尺寸面板,分析人士认为,这有利于两家公司改善业绩。
两岸业者乐与忧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IT及电视产品市场,台湾地区则是全球面板及代工产业重镇,面板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给两岸业者带来巨大影响。
今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及海啸灾难后,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日系面板制造商们迫于节约成本的压力纷纷将订单转向台湾地区。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当地液晶面板厂商正在翘首盼望今年下半年由日本订单带来的市场回暖。
近日,彩电大厂日立公司表示,激烈的价格竞争战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公司考虑最快在明年3月以前把所有日立品牌的电视产品外包给台湾等地的海外制造商。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除鸿海、仁宝、纬创、冠捷等台系代工厂有望扩大,承接索尼、日立、东芝、夏普等日系品牌厂商释出的订单外,台系面板产业链也将从中受益,包括背光模组厂商瑞仪、中光电,以及面板厂商友达和奇美等将大大受惠。
与面板大厂放慢手脚相对,中国大陆业者还在快马加鞭地抢位。
继中电熊猫6代线于今年一季度末建成投产后,京东方北京亦庄的8.5线项目在6月底正式投产,由TCL集团和深超科技合资建设的华星光电8.5代线项目也于本月初正式投产。
过去,大陆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这一局面将随着京东方8.5代线的量产而被改变。TCL集团董事长、华星光电董事长李东生则表示:“由一家从来没有液晶面板制造经验的彩电厂商投入巨资建设,TCL主导的华星光电从2009年11月16日签约那天起就面临重重质疑,今天的投产总算给了大家一个交代。”
两条高世代线的建成对中国液晶行业和相关企业而言均是意义非凡,但其当下面临的行业环境却比以往更为恶劣。有分析人士指出,面板行业正在失去资金技术密集和高盈利的行业特性,中国大陆的高世代线面临来自日韩及台湾地区等同业的巨大竞争压力,一定要补齐自身在核心技术、基础专利、制造工艺、研发人才等方面的短板,才可能逐渐在两三年后站稳脚跟。
据本刊记者了解,京东方8.5代线的设计产能为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达产后,京东方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份额将由目前的3%提升至8%左右,出货量排名提升到全球前六。华星光电8.5线项目的设计产能为月产10万片基板,2012年底满产。
“全球市场需求长期低迷可能使液晶面板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危机,电子家电产品智能化升级也在不断削弱面板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全球液晶面板产业面临着空前的战略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进入价格剧烈下行空间,甚至可能爆发全球性的价格战。”在家电产业专家罗清启看来,面板产业不可能长时间繁荣,比液晶成本更低,显示质量更高,体积更轻薄的显示技术已基本成熟,今后液晶面板将卖出“白菜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