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2024年学术年会4 广告 磁集成技术创新与应用研讨会 广告

液晶面板供过于求将减产 日企整合将改变竞争版图

2011-09-16 14:52:32 来源:网络

摘要:  7月全球大尺寸面板价格环比下降5%,8月环比再降5%。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下调,无疑让今年上半年已集体亏损的国际面板巨头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和需求预期疲弱,面板厂商持续调低2011年下半年生产策略、控制面板产量。专家表示,此次日本面板企业间的整合,将催生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供应商,由此也将给韩国和中国台湾面板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关键字:  面板,  电视,  奇美,  友达,  京东方

  液晶面板市场供过于求 定价权向下游厂家转移

  7月全球大尺寸面板价格环比下降5%,8月环比再降5%。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下调,无疑让今年上半年已集体亏损的国际面板巨头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面板定价权正在由上游面板厂家,向下游终端厂家转移。”昨日,液晶面板研究权威机构群智咨询(WitsView)研究总监李亚琴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为扭转面板价格持续下跌以及面板定价话语权偏弱的不利局面,面板巨头一方面调低产能,另一方面也正在尝试开发面板新的尺寸切割。LGD准备开发36.5英寸面板,奇美电子则瞄准39英寸面板,三星推出43英寸和48英寸面板。

  李亚琴指出,面板新的切割尺寸一方面可以让电视终端厂家推出更多差异化产品,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终端厂家不了解新尺寸面板的成本,毛利空间相比旧产品会更大。

  博弈定价权

  上述说法已部分被市场证实,三星近期公布了一项面板市场策略“更大一寸”,在中国市场推出43英寸和48英寸液晶面板。三星电子方面表示,康佳、长虹、海信、海尔等电视厂家已准备在近期推出新尺寸电视。

  据悉,过往面板厂家推出的液晶面板尺寸主要是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等。不过,面板厂家开发新尺寸切割是否能扭转面板定价权的不利局面,目前还很难定论。

  9月上旬,奇美电子和友达光电公布的8月收入环比7月均增长2%左右,这一增长是建立在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在大幅增长的基础上,而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仍在下滑。

  基于面板市场恶化,LGD和友达光电一再延迟8.5代面板项目的动工时间。

  “现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增长已基本暂停,欧美市场更是呈现负增长。”李亚琴表示,液晶面板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面板定价权转移至电视终端厂家,为此台湾面板厂家大幅降低产能,目前产能利用率仅有65%左右。

  中怡康研究总监彭煜指出,包括三星、LGD和友达光电等面板巨头对外释放减产或者放缓大陆面板项目进程,其实是上游面板厂家与电视整机厂家在面板定价权上的一个博弈过程。上游面板厂家希望通过上述动作向整机厂家传递,液晶面板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很快就会扭转,现在面板的价格已达到低点,电视整机厂家应该赶快进货,否则未来面板就很难有如此优惠的价格。

  寻找稳定出海口

  “但华星光电和京东方的8.5代线均已投产,而且第四季度将达到量产,这无疑大大削弱了以三星、LGD为代表的国际面板巨头的话语权。”彭煜指出,未来面板巨头竞争焦点可能不再是谁的产能更大,而是谁拥有更稳定和可靠的电视整机出海口。

  TCL集团(000100.SZ)、海信电器(600060.SH)和四川长虹(600839.SH)上半年财报也显示,其电视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6.09%、21.62%和18.38%,同比分别增长了1.77、5.38和3.52个百分点。根本原因就在于,面板价格的持续下滑,却直接拉升了国内电视整机厂家的毛利率水平。

  中电熊猫家电公司副总经理周坤指出,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导致三星电视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同时,由于自身需求不足,导致三星液晶面板价格持续跳水,这将直接下拉全球液晶面板价格。为缓解面板厂家压力,最上游的康宁也调低了玻璃基板的价格。

  周坤也表示,中电熊猫南京6.5代线主要的目标客户就是CEC旗下的冠捷科技和熊猫品牌,而产业链打通至少可以让电视厂家节省3%~4%的成本。此外,京东方也在争取冠捷科技北京工厂的订单,以期巩固自身的下游出海口。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信、TCL、创维分别以3.9%、3.8%、3.5%的市场份额跻身全球LCD电视整机品牌前十强,而且海外销售比例正快速增长。今年前7个月,国内6大电视品牌外销比重已达24%,其中7月,外销比重达27%。

  相反,面板巨头客户群却极为分化,特别是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分别缺乏主力依存的整机品牌。“在面板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下,大陆电视整机厂家市场份额增长,自然会增强其面板定价话语权。若大陆面板厂产能陆续开出,对友达和奇美将会是非常大的打击。”李亚琴说。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高世代面板线越来越多,面板过剩局面可能会越发严重,面板工厂要想有一个稳定的经营,就必须要与电视厂家形成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为面板产能提供稳定的“出海口”。

  全球液晶面板第三季度预计减产14%

  面板厂商寄望的市场回暖在三季度并未出现。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和需求预期疲弱,面板厂商持续调低2011年下半年生产策略、控制面板产量。报告预估,2011年全球第三季面板生产线总投产面积将为1220万平方米/月,虽同比仍增5%,但较二季度的1420万平方米/月减少14%.由于市场前景仍不明确,今年第四季可能也仅将维持1200万平方米/月的投产水平。

  第三季电视面板减产13%

  “原本面板厂商计划将在第三季提高产能利用率到85%-90%,但如今只达到75%.”Display Search分析师Shawn Lee表示,今年第三季的市场表现显然与过去不同。据其介绍,过去面板企业电视面板的规划投产量和电视面板的计划出货量之间一般都有一个差距,这是面板厂商希望保留一定空间以应付突发需求。但今年的情况是,规划投产面积非常接近计划出货量,这显示面板厂商对于电视市场的判断相当保守。

  记者从Display Search报告数据统计中看到,与上一季度相比,全球5-8代线全部呈现两位数的下降,幅度在12-28%之间,只有十代线出现了上升,这主要是因为二季度日本受地震影响,开工率较低。

  例如,全球5代线面板厂第三季投产面积约为210万平方米/月,环比减少21%,同比减少6%.5.5代线面板厂相应投产数据为30万平方米/月,环比减少28%,同比增16%.8代线投产面积约为350万平方米/月,环比减少19%、同比增17%.

  从具体用途来讲,三季度电视面板投产面积约为750万平方米/月,环比同样出现13%的降幅。

  面板厂差异化争抢份额

  随着欧洲财政不稳健、日本地震灾害、美国信用等级下降等的爆发,平板电视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扩大。面对挑战,面板厂商正通过产品差异化抢份额。

  比如三星近期公布的一项策略是“更大一吋”。南都记者从三星电子获悉,三星电子特别在中国市场推出了43吋及48吋液晶面板,这两款产品均比其他品牌的产品大了1吋。

  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次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43吋及48吋液晶面板虽与竞争公司现有的42吋及47吋面板产品保持着同样的外观尺寸,但把面板边框厚度压缩至9毫米,画面中被隐藏的部分就能被有效利用。

  据介绍,目前康佳、长虹、海信、海尔等中国企业已采用了三星的43吋及48吋面板,并打算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推出市场。

  不利的市场环境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面板企业也是严峻考验。京东方首席运营官王家恒在近日举行的2011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平板显示产业的需求虽然难以预料,但预计年增长率可以达到7-9%.对于该市场,京东方将准确掌握顾客需求不断投放各种产品,“四季度很快会出来240赫兹3D的TV模组,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也会出来FPR3D电视”,王家恒表示,从2015年开始将会在交互式显示、透明显示和裸眼式3D电视方面有所发展。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海艳)

  日企整合面板业务改变全球竞争版图

  日本东芝、索尼和日立三家公司近日宣布将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消息一经宣布引发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度关注。专家表示,此次日本面板企业间的整合,将催生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供应商,由此也将给韩国和中国台湾面板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三合一”抢占中小面板话语权

  8月31日,东芝、索尼和日立宣布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三家企业将成立新公司JapanD isplay,并于2012年春完成业务合并。其中日本半官方投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将注资2000亿日元,以持有Japan Dis-play70%股权,东芝、日立和索尼各占10%股权。

  全球平面显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东芝、日立和索尼中小型液晶面板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6.3%和6%,这意味着上述合资公司成立后,其产量将占到全球产量21.3%,超过日本夏普14.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供应商。

  对于三家企业的整合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近日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三大电子企业之所以整合中小尺寸面板业务,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所带来的市场机会。目前全球中小尺寸面板技术正往高解析度方向发展,三家日本公司的技术可以应用到这些产品上面去。

  “在液晶面板领域三家企业可以说是空有一身武功,各自都拥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却都没有办法再往前面去走,因为他们没有潜在投资。”谢勤益称,正是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出面主导推动,促成了三家公司将相应业务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谢勤益指出,日立擅长平面转换( L P S )、 东 芝 擅 长 低 温 多 晶 矽(L T PS)、索尼擅长有机激发光显示器(OLE D ),这三大先进技术,均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所需的热门产品。

  同时,在业界看来,此次三家企业的整合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日本政府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进一步加大了对L C D生产行业的干预,严守其领军地位,防止重蹈之前大尺寸LCD面板生产市场的覆辙。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一路下滑,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需求增加,使得中小型液晶面板需求旺盛。在东芝、索尼和日立宣布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之前,日本夏普近期也宣布扩大中小型面板的生产,将原用于生产电视用液晶面板的龟山第二工厂转为生产中小型面板。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为民日前则表示,日本三家公司此次结盟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短期看来是为了获得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话语权,而长期看则可 能 是 提 前 布 局 新 一 代 显 示 技 术OLED,以在未来的全球面板市场占领先机。

  改写中小面板市场版图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韩国一直是全球大尺寸TFT-LCD (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的最大生产国,产量接近全球一半。随后是中国台湾,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内地大尺寸液晶面板产量也已超过日本。但是在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日本企业目前依然占据全球约40%的市场份额。

  “三家企业整合中小尺寸面板业务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制造商,同时也将是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制造商,今后肯定会对其他面板企业构成排挤效应”。谢勤益向记者表示,随着三家日本企业的整合,最明显的就是将对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小尺寸面板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在他看来,未来全球中小尺寸面板产业格局或将成为Japan Display占据市场第一、韩国和中国台湾面板企业旗鼓相当的态势,但同时将面临日本企业所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日本三家企业整合到一起,那么将来在竞争订单过程中,其竞争力肯定会显著提升,并由此使得竞争版图发生改变”。谢勤益说。

  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11中国平板显示会议”上,D isplaysearch指出,目前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已趋向成熟,大尺寸面板需求不再像前些年那样每年维持三位数的增长。而智能终端的需求增长成为面板产业发展一个显著驱动力,预计2011年全球移动PC产量将达2 .6亿台,到2015年将达5.2亿台;2011年智能手机产能将达4 .4亿部,2015年将达8.8亿部。正是受智能终端产品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全球各大面板企业争相布局这一市场。

  对于日本三家面板企业的整合,研究机构W itsV iew同样认为,日系厂商卷土重来,对近期蓬勃发展、产品规格仍不断推陈出新的中小尺寸面板而言,其挟着稳固的技术与专利基础,不仅挑战韩国面板厂的龙头地位,也将对台湾面板厂造成严重的威胁。

  WitsView研究协理邱宇彬表示,中小尺寸面板朝高解析度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从需求面来看,面板解析度提升除了实现高画质行动影音的体验外,也有利于打入电子阅读器市场。从供给面来看,高解析面板牵涉更高的技术层面与设备投资,进入门槛明显高于大尺寸面板,对于技术占上风的日本厂商而言,高解析中小尺寸面板将成为其甩开其他竞争者的利器,并成为在混乱的面板产业中,重新建立市场秩序的手段。

  在WitsV iew看来,新成立的Japan Display目前包括技术、资金都已经到位,一旦该合资公司有机会通过整合,将其他日系6代以上面板生产线的产能挪为己用,届时,这个集资金、技术、专利、制程等优势于一身的面板厂,势必会吸引众多品牌的合作意向,成为让韩国和中国台湾面板企业头痛的对手。

  内地面板企业需努力往高端领域进军

  “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消费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将来JapanD isplay的产品肯定也将会来开拓中国内地市场,届时一定会对国内面板企业构成冲击。”谢勤益向记者表示,在此竞争形势下,中国内地面板企业一定要努力往高端领域发展,“国内企业要参与竞争,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只有往高端方向去走”。

  在D isplaySearch看来,随着日系面板厂针对中小尺寸面板产能进行转换以及整合,未来将以L T PS、IPS、A M O LED等多项先进技术把中小尺寸面板竞争力发挥到极致,加上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内地面板厂商也都正积极朝中小尺寸领域切入,平面显示器产业竞赛已升级到新境界(从早期的产能竞赛、升级到当前的技术竞赛),并且区域型竞争也将继续进行。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内地共有4.5代线4条、5代线4条,加上已签约的厦门5.5代线为5条,目前中国内地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被认为已比肩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市场调研机构D IG ITIM ES R e-search认为,中国内地拥有庞大白牌及山寨市场,包括小尺寸面板的手机、可携式导航器、可携式影音播放器、以及采用中尺寸面板的可携式D V D播放器等产品,对中小尺寸面板需求庞大。

  专家指出,面对中小尺寸面板市场的广阔前景,以及日韩企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内地面板企业需调整步调,及时拓展中小尺寸高端触控面板市场,才能获得品牌客户的稳定订单,进而强化自身研发技术,整顿产能资源,面对未来全球面板产业的下一个十年挑战。

  目前,中国内地面板企业在高端领域也开始积极布局,天马微电子今年2月收购N E C液晶株式会社后,计划在厦门投资70亿元建设5.5代LT PS工厂,旨在为便携式电子产品提供A M O LED中小尺寸显示屏。京东方近日也宣布投资220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5.5代O L E D生产线,主要生产以LT PS LC D和A M-O LE D技术为主的中小尺寸显示器件。(高少华)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