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2012年度我国能源行业十大关注热点

2012-12-27 14:47:09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点击:2358

摘要:  2012年度我国能源行业十大关注热点

关键字:  2012,  能源,  关注热点

2012年是整个“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能源领域的“十二五”规划也在今年密集发布。

记者粗略统计,这一年,我国共发布10多个能源行业的重要规划,如《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等,加上去年发布的《煤层气“十二五”规划》和《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能源行业规划基本已尽数出台。

众多规划中,《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三个可谓能源领域中的重量级规划政策。《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因是能源“十二五”系列规划中的“母规划”而备受关注。另外两个规划因涉及核电重启敏感话题,而牵动着业内人士的神经。

这一系列能源行业规划都结合国家宏观形势变化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为“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推动能源行业进入真正实施阶段。

当然,也有些“十二五”能源行业规划仍“待字闺中”,尚未出炉。其中,焦点最多的是电力,近年来煤价大涨大跌、电价调整不到位、煤电行业大面积亏损等种种困难使得《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还在研究中。

此外,广为业界关注的《特高压电网“十二五”规划》早在3月份就已上报国家能源局,但因为发展特高压存在争议,直到今年底也未获批。而《电网“十二五”规划》迟迟没有成形,也与特高压交流争议不无关系。

电煤价格并轨实质启动

对煤炭企业来说,2012年或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因为“黄金十年”就此终结,但同时也是非常值得铭记的一年,因为期盼已久的电煤价格并轨窗口悄然而至。

12月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2013年国家发改委将稳步推进以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把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纳入发展改革系统2013年重点工作。走到今天这一步,整整用了16年。

多年来,煤、电双方围绕电煤价格是否和煤炭市场价格彻底并轨争论不休。在扭曲的价格下,煤企、电企也都“饱受委屈”。从两个行业的自身发展考量,电煤价格“双轨制”已到非改不可的境地。跳出双方的得失看,背离市场的电煤计划价格也不利于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更不利于火电行业节能减排。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page#]

电煤市场与铁路运力、电价紧密关联,电价涨落更是民生大事。业内人士普遍期望,电煤价格并轨,电煤市场率先实现完全市场化,能够倒逼阻力重重的铁路运力改革和电价改革。

长期以来,重点合同煤与铁路运输计划挂钩,而计划外的非重点合同煤运输则要自行筹措运力,一些铁路的“三产”、“多经”企业趁机从中渔利,加上点车费、加车费等,煤炭流通成本被大幅抬高。而厂网分开后电厂的新生,更加寄望于煤电价格机制的理顺,在煤炭价格进一步放开后,电价改革或将被推至前台。

煤炭业终结“黄金十年”

一路“红灯”的库存,加上暴跌的市场价格,2012年,煤炭的“黄金十年”以迅雷之势离去。

自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最大的煤炭码头秦皇岛港库存以每周80万吨的速度上涨,并于6月中旬创下近十年来最高库存水平,直至10月才首次回落至600万吨以下,释放出煤炭行业“拐点”到来的信号。

除此之外,煤电关系的逆转让人更为大跌眼镜。过去10年来,火电厂要委派专人在秦皇岛港找煤,到煤炭企业拉关系。如今煤炭企业倒过来求电厂,还要降价促销。5月以来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不断刷新发布以来的最低记录,出现罕见的“13连跌”,整体跌幅超过了20%。

如果以2002年煤炭市场化改革为起点,煤炭行业迄今正好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10年,虽在2008年曾因金融危机出现短暂低迷,但10年来煤炭走势基本一路上扬。不过现在来看,这样的好日子已经走到尽头。不论从进口煤炭的冲击,亦或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替代效应,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来看,都使这个结论更趋清晰。

用煤炭企业自己的话来解释,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是经历了一个不得不成功、不得不辉煌的时代。一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幅加快,到2008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2.94%,接近了45%的峰值。二是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从2000年开始,我国城市化进程每年以1.5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11年达到51.27%。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高速公路、房地产、汽车、重化工等高投资、高耗能项目纷纷上马,形成了对煤炭的巨大需求。

然而,经济要转型,“双高”产业应该受到约束,至少不能再放任发展。目前煤炭产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也走到了尽头。一言以蔽之,煤炭“黄金十年”已经结束,市场风险大大增加,惯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煤炭企业,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光伏业绝处寻生路

今年以来,受到美欧“双反”夹击,我国光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急剧恶化,整个行业由炙手可热的火爆局面,一下子跌入寒彻筋骨的产业寒冬。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的开工率已不足50%。

严峻形势下,我国开始发力启动国内市场,相关政策组合拳也密集出台,这为身处严寒的国内光伏企业送来融融暖意。除保持原有1元/度标杆电价政策外,相关部门在支持分布式光伏并网方面也有所突破。如国家能源局公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支持总规模有望达15GW;今年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和国家能源局四部委启动两批金太阳示范工程,批准总规模创新高至4.54GW;就连一向被认为对分布式光伏持消极并网态度的国家电网公司,也一反常态,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电网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政策面的最大喜讯来自于12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会议专题研究确定了五项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然而,需要国内光伏行业清醒认识的是,尽管利好政策纷至沓来,国内市场启动在即,但这些仍不可能纾解严重的过剩产能,相关企业应该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和降低发电技术成本上做足文章。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光伏产业整合进程将不断加快,在看似残酷的优胜劣汰竞争中,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意识的企业才能巍然不倒,永葆生机和活力。

[#page#]

核电谨慎重启安全至上

在2011年3月“国四条”出台之后,核电何时重启就成为盘绕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最大疑问。毕竟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承诺到2015年使非化石燃料占比要达到11.4%。没有核电,这一承诺又如何兑现?

今年5月31日,核电重启之路拉开了序幕。当日国务院审议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并且公布了《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后者指出,“民用核设施在选址中对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进行了充分论证。核电厂在设计、制造、建设、调试和运行等各环节均进行了有效管理,总体质量受控。”

在核电安全检查报告公布之后,几家核电公司开展了一轮集中的核电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核电基地开放日活动、巡回讲座、加强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普及核电安全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在经历了缓慢而稳妥的预热解冻期之后,最终在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在核电项目建设节奏上要“合理把握”、“稳步推进”,“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在准入门槛上,“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同时,《规划》明确规定,“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对于核电规模的问题也有了答案。10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提出到201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

11月17日,福建福清核电项目4号机组、广东阳江核电项目4号机组同时复工建设。中国核电重启真正从纸面回到了施工现场。

记者在作2011年终盘点时,曾预测“在核电‘解冻’之后,核电行业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严苛的环境,但必将拥有一个更安全的未来”。一年之后,可以看到这一判断符合事实。

页岩气开发骤然升温

在过去的一年中,页岩气像童话里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一样,彻底点燃了市场、企业和投资者的热情。在煤价下行、光伏受挫、风电步入寒冬的大环境下,被列为新独立矿种并首次向民企开放探矿权的页岩气为资本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今年出炉。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国土资源部全国工商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

国土部组织的第二轮探矿权招标首次向民企放开,更将这场“盛宴”推向高潮。虽然资源条件并不好,20个区块还是收到了83家企业的152套投标文件,这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于民企。除“三大油”以外,煤炭、电力、甚至房产公司都投身其中。实质性的勘探开发还未启动,相关油气设备、服务板块股票已多次大涨……

市场越是热情,我们越需要冷静。对于长久被“玻璃门”挡在门外的民营企业来说,页岩气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然而,这蛋糕真那么容易吃吗?已经占有80%良好条件区块的三大油不屑参与,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的民企只拿到资源条件最不好的两个区块,大部分区块被资金雄厚又急于寻找投资机遇的央企、地方国企收入囊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或许不是民营企业拿了多少区块,而是如何才能培育一大批中小企业,并给它们平等的市场环境,使之在页岩气技术、装备、油田服务上有所作为,从而真正推动我国页岩气的大发展。

[#page#]

分布式能源艰难破冰

习惯于建设大基地、大电网的我国能源业,在今年出现了政策转向,开始高度重视并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作为能源主管部门的国家能源局,在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态度积极,并于9月28日公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明确提出“每个省(区、市)支持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0兆瓦”,规定“国家对示范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单位电量定额补贴政策,对自发自用电量和多余上网电量实行统一补贴标准”。受此政策影响,国家电网公司亦于10月26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电网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我国能源禀赋具有逆向分布特点,即能源富集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地区,而主要能源消费区位于中东部,这样造成如果沿用建设大能源基地和大电网原有思路的话,由此带来的长途电网输送成本骤增,输送电量到消费端的价格反而不划算。分布式能源可实现用电侧自发自用,避免因长途输电带来的能源损耗和成本增加。

令业内更为欣喜的是,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这无疑将成为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又一政策引擎。

同样是分布式能源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却仍面临并网障碍。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源效率高、安全可靠、清洁环保、“削峰填谷”互补性强等诸多优点。

实际上,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以及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为完成上述既定目标,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网难题终将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找到破解之道。

投资北美油气屡现大手笔

“天使投资人”已经成了2012年最火的一个职业称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钱潮涌动,急切寻找投资出口的现状。当然,火爆的民间投资与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相比,也只能算是“小天使”见“大天使”。

从时间轴来看,首先是中石化在1月以22亿美元投资专事页岩油气生产的美国德文公司。紧接着在2月份,页岩气开发的标志企业切萨皮克公司拿到了中海油投资5.7亿美元。中国公司开始加入美国页岩气革命大军。

随后在今年7月份,中石化15亿投资塔里斯曼英国子公司,这一项目年底完成交割,进入北海深海油气生产领域。11月中石化再次投资24.6亿美元,收购道达尔公司在尼日利亚一海上油田20%的权益,继续加强了在西非的资产组合。

而在年末,这股投资热潮达到顶峰。中海油以创纪录的151亿美元并购尼克森,有望获得尼克森分布在加拿大、英国北海、美国墨西哥湾的众多优质资产。中石油则以16.3亿美元收购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在澳洲西海岸的天然气权益,用22亿美元投资加拿大页岩气资源。

可以看到,2012年三大油海外投资可能超过2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向北美,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向低安全风险地区的转移的趋势明显。就企业战略来看,中石化延续了2010年和2011年猛烈的海外收购攻势,且投资呈多元化趋势;中海油毕其功于一役,创造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记录;中石油则稳扎稳打,以天然气资产为主要目标。

出手的不仅是石油企业。今年2月,国家电网同样以3.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首次成功收购欧洲国家级电网公司股份。

资本换资源的盛宴还在继续,高溢价收购海外资产虽然风光无限,但是风险同样环伺。收购公司后突遭税务诉讼、投资国政府回收开发许可等事件在2012年已经上演,国企走出去仍如履薄冰。

风电告别高速入寒冬

中国的风电正处于从“风驰电掣”到稳定发展的阵痛过程中。

2012年,风电发展似乎迎来了一个“寒冬”,风电装机增速放缓,“弃风”、“亏损”成为了风电发展的关键词。

[#page#]

虽然我国风电规模已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弃风现象却日益严重。2011年风电弃风规模达100亿-150亿千瓦时,今年情况还在不断恶化。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风电弃风规模将在200亿—250亿千瓦时之间,甚至还可能超过300亿千瓦时。

局部风电产能过剩和“弃风”现象使得电场效益欠佳,并传导至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近期风电企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华锐风电第三季度仅实现收入5.48亿元,同比下滑82.12%,净利润为-0.28亿元。金风科技第三季度营收24.6亿元,净利润为-0.32亿元,这也是金风科技上市5年来的首次亏损。明阳风电第三季度营收仅有5.48亿元,亏损高达2.8亿元,创造了最新的单季营收和净利润新低。部分中小风电设备企业被迫直接停产,濒临破产的边缘,社会游资也开始更审慎地进入正处寒冬的风电行业。在这种情况下,“走出去”与提高技术水平成为了设备制造企业的自救之选。

困境中,中国的风电发展策略开始调整。国家风电项目核准在考虑当地风资源条件之余,更加注重起了地方的消纳能力。今年国家能源局核准的2528万千瓦风电项目多位于中东部,以往中国风电发展所倚重的北方地区所占份额大幅减少。随着风电行业技术的进步,低风速风电在南方地区的市场前景开始显现。而今,国家开始大力鼓励分散式发展,相关政策也陆续开始出台,这或许会给明年的风电发展带来一丝暖意。

电改第十年纪念静悄悄

2012,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已下发十年。主辅分离到2011年9月方才有所进展,其他改革措施依旧前景不明。

今年4月,陕西地电和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的“城池之战”,使积怨已久的“大网”与“小网”矛盾集中暴露。这不是突发和偶然的争斗,在现行的电力体制下,争斗也绝不会就此消停。

同样,一家电价低于市场三分之一的魏桥电厂,因挑战“电老虎”而被认为是违法且存在安全隐患。“魏桥模式”引起热议,业内不禁要问,国网高于魏桥电厂的电价成本,是否如其所说用到环保、安全之上?电价成本何时能够透明清晰?

这一年,印度大停电引发对我国电力体制的反思。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力,印度长期电力短缺、电网超负荷运行。我国亦是计划与市场并存的电力体制,业内认为这显然不利于电力的安全发展。

2012年,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的问题持续广受关注,2011年我国风电“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吨标煤的损失;风电企业因限电弃风损失达50亿以上,约占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在现有的电力市场环境下,我国风电健康、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

年末,电煤价格并轨的消息传出,发电企业不免对改革的配套政策堪忧。因此,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发电侧逐步实现“市场定价”,建立煤炭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时联动机制的呼声不减。

本报的“关注可再生能源并网系列报道”和“《电力法》修订讨论系列报道”收到各方读者反馈,读者的期待很明确——深化电改。计划与市场双轨制对电力行业带来的消化不良等问题不可小视。这一年,国家电监会继续进行着“风火交易”、科学管理备用容量、推进直购电等市场化探索,我们期待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再快一点,市场化的电力运行机制早日实现。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