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低价智能机市场潜力巨大 国际品牌厂商介入竞争

2013-03-06 14:10:44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点击:1071

摘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推动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的主要力量,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对智能手机的强劲需求。

关键字:  智能手机,  索尼,  LG,  诺基亚

长期被中国品牌厂商包揽的低价智能手机市场,终于有了国际品牌的身影。2013年,低端市场的争夺战也许会因更多手机厂商的参与、竞争和挖掘,而变得更加激烈。

整个市场的放量增长将加速这一变化的到来。市场调研公司IDC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将在2013年达到9亿多部,销量占比将超过功能手机,而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智能手机价格的大幅下降”。

这一数字至少说明了,低价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足以吸引全球手机厂商介入其中,而在此之前,更多的国际品牌手机厂商对低价智能机市场只是驻足观望。

规模

先来看看价位不断走低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究竟有多大的空间。

IDC在一份市场调研报告中预测,在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预计将超过9亿部,在整个手机市场总销售量中所占的份额将超过半数。

这意味着,业界在过去多年里关于“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超过功能手机”的预测,将在2013年成为现实。而按照IDC的预测,到五年后的2017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将达到15亿部,在整个手机市场总销售量中所占的份额将提升到三分之二。

IDC分析认为,即将到来的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全球智能手机价格的大幅下降。

从全球范围来看,推动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的主要力量,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对智能手机的强劲需求。

这与以往相比,无疑是一种重大转变——在过去几年里,全球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销往美国等发达的成熟市场;而随着新兴市场的逐渐壮大,以及当地品牌手机厂商的广泛参与,智能手机在这部分市场上的销售量将超过发达市场。

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是,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销售市场。

引力

在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促使智能手机价格走低的同时,反向的推动作用也在产生——在智能手机价格大幅下降的刺激下,新兴市场的庞大潜力正在被挖掘。也正因如此,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已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了其面向新兴市场推出低价智能手机的计划。

事实上,计划将一部分资源向低价智能机倾斜的,不仅仅是诺基亚这样在新兴市场已拓展多年的老牌手机厂商,还包括索尼移动等在高端市场备受挤压、希望能在其他市场弥补份额缺失的手机厂商。

据了解,索尼移动已开始着手调整在各个市场的智能手机发展策略,其中包括“将生产低价智能手机,以此来参与新兴市场的竞争”。按照索尼移动的计划,向新兴市场的扩张将推动其智能手机销量的增长,进而与华为、中兴等中国厂商竞争,以期达到该公司曾反复提及的“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前三”目标。

对于索尼移动而言,借助低价智能手机提升整体手机出货量,是其扩大市场份额、在下一财年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的对比数据来看,在2012年第四季度,索尼移动以4.5%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第四位,落后于华为的4.9%,但领先于中兴的4.3%;同期,三星和苹果分别以29%和21.8%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和第二,控制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

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像索尼移动这样的手机厂商纷纷介入以低价智能手机为主的新兴市场——在高端市场备受挤压的手机厂商,可以转战更为广泛、更具潜力的低价智能机市场;它们拥有相对坚固的品牌号召力,只要推出对路的产品,在低价智能机市场挖走一大块蛋糕并不困难。而如果不采取措施提升市场份额,它们将逐渐衰退,变得更加无足轻重。

困惑

尽管潜力巨大的低价智能手机市场正不断吸引更多国际品牌手机厂商的参与,但仍有一部分手机厂商并不愿意介入其中。

LG就是在场外驻足的一例。虽然LG与其他手机厂商一样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视为“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但仍认为在这一市场取得进展并不容易。在LG看来,用低价的手机产品与华为、中兴等中国厂商在价格上竞争毫无意义,因此,该公司已开始重新制定“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中国市场战略。

这种策略对于市场份额不断下跌的LG来说,也许并不对路,但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正是众多手机厂商所共同面对的。

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华为、中兴等中国品牌厂商早已成为低价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而三星、诺基亚等国际品牌厂商的加入,也使这场争夺战变得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低端智能手机利润微薄,手机厂商们要想从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除此之外,低价智能机市场的价格厮杀,也是国际品牌手机厂商不愿涉足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些手机厂商需要在份额和盈利上获得平衡,它们往往需要考虑的是:一款低价智能手机要卖出多少部才能收回成本或盈利?如果不能达到相当规模的销售量,能否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实际上,在很多手机厂商看来,“赔本赚吆喝”还算其次,如果降低了产品的用户体验而导致整个公司的品牌形象受损,那么拓展低价智能手机市场将得不偿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