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神十”成功的后方支援:保电方案
摘要: 6月11日9时,记者来到高治业所在的变电站。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2013年年初编制的保电方案。保电方案厚达100多页,仅是应急预案就有40页之多,扉页上“本件不得复印”的字样,显示出其中内容的“神秘性”。
在经历15天的太空飞行后,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十号”于今日8时7分许成功返航。
记者了解到,6月11日17时37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附近的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内,正在值守的吴述前听到电视中传出的倒计时声,他走到值班室门口,向东眺望。此时,托举着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火箭正等待着最后的“出征”命令。17时38分,吴述前感到脚下的大地在颤动,窗户也发出了嗡嗡声神舟十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腾空而起,奔赴太空相约天宫一号。
看到加速上升的火箭划过天际,渐飞渐远,最后消失在天空中,身为嘉峪关、酒泉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工区副主任的吴述前心中涌上了一种自豪感。这时,有人在轻拍他的肩膀,他回头一看,是一同值守的变电运维工区主任高治业。
“一级保电的任务什么时候结束?”第一次参加神舟飞船保电任务的吴述前问道。高治业从神舟七号开始,就一直在这个变电站参与火箭发射保电:“按照惯例,保电降级命令会在半天后发出。” 这意味着,他们还必须按照“一级保电”的标准在变电站内坚守。
100多页的保电方案
6月11日9时,记者来到高治业所在的变电站。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2013年年初编制的保电方案。保电方案厚达100多页,仅是应急预案就有40页之多,扉页上“本件不得复印”的字样,显示出其中内容的“神秘性”。记者翻开保电方案,看到这么一句话:东风电网的供电以东风自发自供为主,国家电网作为备用供电第二电源。
高治业指着电脑监控屏上的一个数值对记者说:“你看,这个数值几乎为零。它表示客户端的负荷很小,也是说两个电网间是"零交换"。”
“是等同于两个电网孤立运行吗?”
“这么说不准确。"零交换"只是功率没有交换,但是电压、频率是互通的。”高治业说,大电网的优势在于频率比较稳定,电压波动也小,“就好像电压低了,电脑就启动不了;电压高了,很容易烧坏电子元件。频率要是不稳定,不管高还是低,电脑屏幕都会闪动。”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电压和频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吴述前补充道,发射基地的很多设备都是电子类的,对于电能质量要求很高。我们保电工作的难点和压力就在于,重点保电范围内的4座110千伏变电站的每一个部件、230多千米的输电线路的每一米线路,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记者发现,更加明确的技术标准,在保电方案中已经详细列出。在一级保电期间,高治业所值守变电站的35千伏母线电压控制在35.5千伏~37千伏之间,频率上下浮动控制在0.1赫兹。这比二级保电的标准更为苛刻。
在保证电能质量上,国网甘肃电力还采取了暂时切掉与主网连接的12.1万千瓦光伏等相对“不稳定”电源等措施。
“一级保电”之重
高治业和吴述前口中频繁提到的“一级保电”,是保电工作的最高级别,与“二级保电”的标准相比,无论是人员的配置,还是设备巡视的频率等,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page#]
6月11日18时,“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已在变电站内传开。但是,按照规定,高治业和吴述前依旧带领变电运维工区和变电试验工区的5名保电人员,带上红外、紫外成像检测仪装置等设备,开始了当天第9次的联合专业巡视。在一级保电任务取消前,他们仍需每隔两个小时进行同样的巡视。
“在二级保电期间,联合专业巡视只需要一周做一次。”吴述前说,现在是一天12次,工作量提高了80多倍,此次抽调的保电员工都是开关、继电保护等专业的“行家里手”。
“变电巡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记者问道。
“其实,这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甚至很枯燥,主要任务就是监测设备、记录数据。”吴述前回答说。
“这次重点保电区域内共有20多名变电站保电人员和100多名线路保电人员,他们都是精兵强将。”吴述前说,他们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设备运行正常时,而是在遇到突发故障时,能够快速响应、快速解决。
高治业也说,“我们对设备进行如此高频率的巡视,就是要做到对每个设备的"脾性"都了如指掌。”
6月12日12时,“取消一级保电”的命令发出。高治业、吴述前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和保电团队已在变电站内值守了6天,连变电站的大门都没有迈出一步。7日下午,一个一级保电命令把他们集结到变电站。“我们几乎是随叫随到,每个人都会备上两个放好必备工具和换洗衣物的箱子,一个放家里,一个在单位。”高治业说。
“这种习惯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吴述前说,嘉峪关和酒泉供电区域大,面积总和有19.5万平方千米,接近于浙江省和江苏省两省,变电站分散其中,很多员工一出去检修就是好几天,检修命令也是随时发出。
“神十”的保电任务完成了,高治业和吴述前继续对神十一发射满怀期待,他们随时准备再“出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