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电源适配器能效标准势在必行?

2004-09-04 11:28:53 来源:国际电子变压器2004年9月刊 点击:1049
[前言]: 目前,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摄像机、MP3播放机等便携式设备与日俱增,种类繁多。电源适配器的广泛使用,不仅为便携式设备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设备的使用费用。但是,随着便携式设备的数量日益增加,大量的电源适配器投入使用,却带来一个十分突出的新问题,数量如此之多的电源适配器每年消耗的电能十分惊人。据预测,到2006年,全球电源适配器和电池充电器每年待机功耗将达到60TWh。电源适配器的能效问题被引起高度关注,关于电源适配器能效标准的制定也成为重要的课题,据中标认证中心(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透露,今年年底这套标准很有可能会与企业见面…… --本刊记者:小荷 ◆ 我国电源适配器产品能效标准的相关工作由中标认证中心启动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可移动式、便携式电子产品进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这些设备中绝大多数需要通过外部电源适配器进行供电或充电。我国是世界上电源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2001年,全球大约有60%的AC/DC单输出电源来自中国。近几年,随着许多国际电源巨头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电源适配器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国家也未出台相关规定,所以节能潜力巨大。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产品能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日益提高,在各种非贸易性/绿色壁垒成为趋势的今天,提高我国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扩大产品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我国启动了提高电源适配器产品能效的相关工作,计划对电源适配器产品制定能效标准并开展节能认证。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由中标认证中心(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组织制定的电源适配器产品能效测试方法已经完成,相应的技术指标和评价体系业已建立,相应的国家能效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标认证中心积极关注我国电源适配器的能耗状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于2004年初开始制订电源适配器产品的节能认证技术要求。为了与国际认证保持同步,认证中心在制定技术要求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和要求,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达成共识,共同起草制定了国际间协调一致的电源适配器产品节能认证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电源适配器行业实施节能标准的作用 能效标准与标识近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积极采用的重要节能手段之一 ,能效标准的实施可以限制高耗能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并最终将它们从市场中淘汰,能效标识则促进消费者购买低损耗、高能效的优质产品,使其在市场中的份额增加。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提高用能产品能效、节约能源的目标,还有助于促进节能技术的进步、加强用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经济正在向出口型经济过渡,进出口贸易会大大增加。制定实施能效标准和能效信息标识,一方面促进企业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着手建立国际间的相互认可,减少贸易障碍。 能效标准的实施,一方面能加强适配器市场的管理,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另一方面为企业制订了先进的节能目标,将会正确引导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管理,逐步改变我国适配器技术落后的局面,提高能效,达到节能、环保的双重要求,增强我国节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早日与国际水平接轨。同样,能效标识的实施也可以进一步明确产品的能效水平,拉开档次,促进整机购买低耗能、高能效的优质产品,使高效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增加,由此建立公平、健康的消费市场,拉动企业提高产品能效,促进企业的节能技术进步。 ◆ 中标认证中心、中国赛宝实验室谈能效标准出台对行业的影响 中标认证中心表示,制定产品节能认证技术要求,首先要了解该产品的市场发展状况。他们透露,国外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AC/DC单输出电源2001年的销售额为7.23亿美元,约占电源市场总量的60%,预计2002-2007年增长率为12.4%。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以及移动电话、便携式电脑和游戏机生产商的主要客户大量地转移到中国,电源适配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其消耗的电能也将越来越高,其节能潜力不容忽视。中标认证中心表示,他们目前正在做好开展节能认证的各项准备和两个认证标志间协调的技术准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扩大协调一致的产品范围和合作领域的可能性,并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能效项目的协调的可能性。 中国塞宝实验室认为,我国已成为电源适配器的生产大国,随着积木式结构在信息技术等设备中的流行,外置电源适配器的市场需求广阔,赛宝与电源适配器企业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他们与业内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提供的检测和技术服务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树立了权威性。塞宝分析,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趋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趋凸显,能效标准的制定确立了产品的节能要求和目标,对我国社会、经济、环保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 能效标准的积极意义 ※ 能效标准的小幅度提高能够产生巨大的节能效果。 ※ 国际间合作和信息交流是有益的。 ※ 与有关方合作非常有必要,如由制造商和消费者参加标准的制定。能效标准对大的跨国公司有利,经济的全球化导致小型公司数量正在逐步减少。 ※ 对部分国家而言,能源性能测试设施的建设是实施能效标准的关键因素,亚洲区能效测试程序的一致化和认可将为能效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创造条件,促进测试能力的建设,政府对测试的需求,将为测试机构创造需求和市场。 ※ 从国际上看,能效标识是一项成功的政策工具,以较低的投入节约大量的能源。 ※ 能效标识能够增强设备能源效率的透明度,为消费者提供直接明了的产品能效信息,并为多种目标服务。 ※ 研究表明,能效标识的方案选择具有多样性,如:标识是强制性还是自愿性、是比较类型还是保证类型、比较类型中又划分为等级标识和连续性标识。 ※ 理论上讲,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应是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市场转换。 ◆ 电源适配器企业对标准出台看法不一 天宝国际兴业有限公司 王修 节能标准的普及是一种趋势,企业考虑得越早,到最后受益越多。 对于即将出台的这个标准,包括我们在内的行业企业都还不是很了解。对节能标准,大家有一些动作,不过还没有全面推广开来,毕竟现在需求还不是很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虽然是非强制性,并且目前可能行业的关注程度还不高,但节能标准将会被行业慢慢所接受,因为环保、节能产品是整个社会大势所趋,整机对适配器的节能要求将越来越高,我们适配器企业应该看得远一些,不要只考虑到短期的成本增加。像我们现在的新产品中有一半已经按照欧美的节能标准生产。我认为适配器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产品的市场和整机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参与节能认证。当然国内的节能认证还需要大幅度地宣传,让企业了解这套标准。 总之,节能标准虽然还没有全面推广,但是是绝对有必要的,企业也应该有一种理念,看到节能产品对社会和环境的作用,不能太短视。节能标准的普及是一种趋势,企业考虑得越早,到最后受益越多。 呈威电脑科技集团呈威电子厂 陈柏宏 我们对国内即将出台的这套标准了解不多,对欧美的节能标准反而了解得比较多。对于节能标准,都是我们的客户方去申请,我们则主要是配合客户所申请的节能标准来做一些技术参数上的调整。所有有关节能标准的调整都是为了配合客户的系统。 关于环保、节能方面的工作,作为台资企业的呈威公司一直在开展,并在不少产品中融入了这一认证内容,我们认为,通过国内外经验不难发现,开展产品认证是消除出口障碍的一种有力手段。国内有关标准制定的单位对电源适配器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我国电源适配器产品的国际贸易,也可以开发多个国家协调一致的测试方法和制定统一的技术指标体系。 我们建议,在这套标准的推广中,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单位也应该出台配套的激励政策和处理细则:对高效节能产品采取奖励、政府补贴或减税、表彰等措施进行激励,鼓励制造商加大节能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此外,还应通过简化认证程序、降低认证费用等措施鼓励制造商参与认证工作。 泰联光学(东莞)有限公司 张恒 我公司主要生产数码相机,对电源适配器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对于能效标准也不是很了解。如果电源适配器加入能效标准,那当然是最好的,因为认证可以提高企业的门槛,对于适配器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是一个保证。像我们这些企业特别注重配件的认证,通过节能认证的适配器企业相信会更受欢迎。 能效标准对我们这个行业当然会有推动,因为现在的客户对节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的产品是数码相机,对适配器这样的室内供电配件的节能要求虽然没有电池等户外供电配件,或者说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节能要求与我们对适配器的节能要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在现在客户普遍对节能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适配器产品的节能标准对提高整机产品的整体节能效果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 我国电源适配器产品认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电源适配器节能产品认证是自愿行为,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的认证标准。因此,对企业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不是很强。 2、国外的节能产品认证不收费。以美国为例,美国环境保护署制订了能源之星的环保、节能标准,产品认证是免费的。我国的认证机构政府不给经费,这样产品的认证费用完全由企业负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国外政府在政府采购中明确规定:政府采购要优先选购节能产品。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 4、这套标准可能从发布到实施大约需要一定时间,留给制造商改进生产以满足标准的反应时间较短,能效指标的设定水平相应偏低,不利于推动和引导用能产品能效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5、中国还缺乏比较有效的能效标准与标识实施手段以及激励机制,社会各届对能效标准与标识的意识比较淡漠。 以上嘉宾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刊观点。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见解或意见,欢迎参与讨论!E-mail:bjb@big-bit.com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