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主导空调市场国内品牌将面临严峻考验
2007-05-09 16:35:42
来源:《国际电子变压器》2007年5月刊
点击:1122
五一长假,伴随着天气的持续升温,国内冷空调行业战火大起,其实,国内主流商家和制造厂家在三月上旬已经纷纷对2007空调市场作出了前景预测和营销准备,共同秣兵厉马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国内空调企业,在经历了2006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涨价风潮后,高位建仓、新渠道建设成本等因素带来了2007年中国空调行业价格的“虚高”现象,但产能过剩、成本下降、高库存、内需不足、品牌整合和渠道竞争等动因将迅速击破价格迷局,时尚、节能、健康、实用的新四优空调将再次主导市场。生产产家、渠道和各层次代理商的关系错综复杂,国内空调市场真可谓风云变换。空调产业链是默契的达成价格同盟,还是削价竞争一触即发,目前尚未完全明朗。
国内市场趋向成熟
2003年以来,在空调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国内空调产品产量实现突破式增长,连续三年保持在7000万台以上,预计2007年国内空调产量突破8000万台。国内市场销量2600万台左右。空调产品快速普及,一、二级市场虽然已趋于饱和,但07年随着空调节能、健康、时尚等机型的大量入市,将会加快空调高端商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同时随着房地产的升温,成套购买将会形成趋势。
从2001年底至2006年底的6年时间里,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已从35.8台上升到87.2台,而在上海、广东、重庆、北京、福建、浙江等省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更是在120台以上。空调产品的普及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市场需求将更多的是产品更新换代和成套购买。而在三、四级市场上,受制于收入水平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整体需求规模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近两年,国内空调主流品牌格力、美的、长虹、TCL等纷纷涉足上游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领域,或直接投资、或并购、或扩产。在下游建立自营或控股的分销公司,降低渠道风险。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提高空调行业的竞争门槛,另一方面也提升和优化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随着国内品牌对上游核心资源的逐步掌控,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可能进一步萎缩。
国产阵营持续发力
2000年以来空调行业经历了一个品牌急剧催生和品牌迅速消亡的过程,6年来品牌整合从400家到20多家,这20多家历经磨难的品牌又被细分为三类:销售规模相对领先的国产第一阵营海尔、美的、格力,规模适度的国产第二阵营海信、志高、科龙、春兰、奥克斯、格兰仕、长虹、TCL以及坚守中高端阵地的合资阵营松下、三星、LG、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大金等品牌。
激烈的市场竞争、愈来愈大的成本压力,导致空调行业品牌集中度急剧上升,由于三大阵营间规模、成本、库存、营销策略等方面差异明显,其07年的营销策略也将泾渭分明,由于品牌竞争格局是除了客观条件以外价格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价格呈“虚高”态势的2007年他们的市场表现也值得期待。
在第一阵营中,格力是国内品牌中极少采取高库存运作的品牌之一,06年度库存总量依然较大,且多为06年度成本上涨高点时的高位建仓,这与格力所推行的销售公司模式有很大关系;美的则继续致力于二、三级市场自主营销渠道的建设,07年度正是其主投入期,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好一点的是海尔,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订单流程,其全年的库存量一直控制得非常好,以较低的年度库存减轻了其新年度市场操作的压力,其主要市场也集中在较为稳定的一、二线市场,相对而言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较其他品牌更多。
高位建仓的高成本库存、新渠道建设的成本投入、更多的品牌投入、06年均价提升带来的利润回升,既有的市场地位,预计将使国产第一阵营在2007年更多致力于试图引领其他空调品牌建立价格同盟,坚守价格阵线、稳固利润指标,以缓解高成本压力。这也是2007年冷冻年度开局空调价格趋于“虚高”的主要动因。
位列第二阵营的海信、志高、春兰、奥克斯等品牌同样是知名品牌,和海尔、美的、格力一样,也是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后生存下来的种子选手,在资金规模、品牌效应、自主技术研发实力、优秀的产品品质等方面并没有明显区别,与第一阵营之间的差距更多存在于产能和市场份额上,这也是这些品牌寻求自身突破的主要攻略方向。
市民希望降价五大因素牵引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空调行业的调整年,在面临产能集中、原材料上涨、气温不高、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受阻等系列问题下,生产产家是真的出现如国美和苏宁等渠道所出的白皮书所言,进行血腥的价格战,还是厂商之间共同进行行业性调整,整体上使空调市场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这是市民非常想了解清楚的问题,因为高温天气还没持续出现,所以大多市民都在观望状态。根据2007年度国内冷空调的白皮书分析,有国内市场07扩容有限、外销前景不容乐观、技术创新乏力、原材料铜价回落、库存居高不下五大因素促使国内冷空调市场降价。
2006冷冻空调市场的内销量约为2450万台,比05年同期下降了60万台左右,小幅下挫了2.5个百分点,但受均价上涨的影响,总体销售额大约为534亿元,比2005年度的465亿元上扬了15%左右,止住了2005冷冻年度所出现的下滑走势,但是市场增速很小,没有出现2003年度和2004年度大幅增长的走势。当前中国的一、二级市场空调普及率已经相当高,房地产开发、更新换代、多房间装机成为主要需求,而市场空间巨大的农村市场则暂时缺乏有效的渠道拉动,因此当前中国空调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稳定期,2007年的内销市场需求预计并不会出现大的增长,总体销量仍然会维持在2500万台左右。
尽管今年的空调出口继续保持着增长势头,但许多企业却显示出了疲惫与不堪重负。国内持续不断的原材料上涨,让原来的出口订单只能亏损交货;涨价后的产品出口,为许多海外卖家所不接受;诸如欧盟两指令为代表的技术壁垒,让许多企业疲于奔波;变化不定的海外反倾销诉讼;缺乏增值服务单纯依靠价格竞争;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始终是充满变数的一个市场,未来其还将更多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2007年度的空调外销前景并不容乐观。
铜价是2006年空调集体涨价主要因素,当前国际铜价的不稳定因素也依然是空调制造商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但曾经一度摸高至85000元/吨的铜价已经在2007年进入下降通道,目前大约为5.5万元/吨,铜价上涨的趋势已结束,随着整体金属价格走软,铜价会逐步走低。即使当空调生产、销售旺季到来,空调制造企业等用铜企业对铜材料的需求量上升,在今年2到4月将迎来铜材料需求高峰期,国际铜价会有上涨,但反弹不会很大。而今年成为涨价主力的钢价,对空调制造成本影响不大。
2006年度近年来,我国空调市场的竞争加剧,产能趋向集中,已经形成行业寡头的雏形。为了实现产品的集约化生产,部分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导致我国空调的实际产能超过了8000万台,超过了内外销市场5500万台的实际消费需求。2005年度空调行业的库存量为702万台,工业库存和渠道库存都相对保持在高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厂的排产计划受到影响,加之2006年淡季渠道出货和终端销售都不是很理想,结果自然造成2006年旺季时库存量快速上升,最高超过1300万台。经过旺季的库存消化,到2006冷冻年度结束,工厂和商家的库存总量依然超过1000万台,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值,07冷冻年度的消化压力急剧加大。
不降反升 格局趋稳
3月份,外资品牌三菱电机、日立、松下、三星、LG等的价格有所下调,进一步拉近了和国产品牌的价格间距,但价格的下降没有受到国内厂商的积极回应,相反,国内冷空调市场的价格不降反而有所微升,使渠道商和市民更不得其解。
与前段时间各路白皮书的预言相比,市场的实际表现应该更有说服力,从国家信息中心获得的空调零售监测数据显示,1-3月份空调简单加权平均零售价格同比上升了约4.7%,“这种价格上涨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今年开盘,企业推新品比较多,新的产品新的价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价格战。
记者电话采访中了解到,竞争日趋激烈的空调市场,迫使空调生产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价值。多年价格战下来,生产厂家都比以前理性多了。目前,国内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已很集中,二线品牌的增长也是建立在稳健、理性的基础上,生产厂家都形成了共识,将产品、品牌、渠道、服务做好,而且推新品的热情都很高,新品大多是中高端产品,这可能是整个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重要因素。
高端机型成主流 售前售后是卖点
记者在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看到,逗留在空调卖区的消费者并不多,而今年美的、志高、海尔等几大空调厂家推出的新品都趋向高端,并且大匹机型陈列较多,两匹柜式机的机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三匹柜式机的价格甚至超过了10000元,与去年的新品相比,整体价格是有所上涨,但是涨幅并不是特别突出,在300-400元左右。
当记者询问销售员今年旺季空调价格是否会所上扬的问题的时候,多数的销售人员表示:虽然空调涨降风吹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今年的空调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但是是否真的会涨,还是要看市场情况来决定。
据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空调的售后服务规范化已经迫在眉睫,现在由于空调安装、维修引发的投诉及事故时有发生,对消费者的权益及人身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此现象得到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的证实,武高汉对此深恶痛绝,他呼吁,无论是空调生产企业、还是空调销售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按照空调行业安装、维修标准,严格进行操作,杜绝不规范作业,这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武高汉分析,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07年,消费者在选购空调时,服务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分质量七分安装”是空调与生俱来的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空调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事实上,多年来,空调的售后服务一直都是厂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环节中扮演着微妙而重要的角色。
[后话]
或许是真正的高温还没出现,或许是市民在持观望态度,等待着如渠道白皮书所分析的降价来临,目前的空调卖场并不火热,但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厂家开始关注高端产品的面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国内的空调行业企业,在进一步整合后,竞争的思想会更加理智,发展的步伐会更加稳健。
国内市场趋向成熟
2003年以来,在空调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国内空调产品产量实现突破式增长,连续三年保持在7000万台以上,预计2007年国内空调产量突破8000万台。国内市场销量2600万台左右。空调产品快速普及,一、二级市场虽然已趋于饱和,但07年随着空调节能、健康、时尚等机型的大量入市,将会加快空调高端商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同时随着房地产的升温,成套购买将会形成趋势。
从2001年底至2006年底的6年时间里,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已从35.8台上升到87.2台,而在上海、广东、重庆、北京、福建、浙江等省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更是在120台以上。空调产品的普及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市场需求将更多的是产品更新换代和成套购买。而在三、四级市场上,受制于收入水平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整体需求规模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近两年,国内空调主流品牌格力、美的、长虹、TCL等纷纷涉足上游压缩机、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领域,或直接投资、或并购、或扩产。在下游建立自营或控股的分销公司,降低渠道风险。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提高空调行业的竞争门槛,另一方面也提升和优化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随着国内品牌对上游核心资源的逐步掌控,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可能进一步萎缩。
国产阵营持续发力
2000年以来空调行业经历了一个品牌急剧催生和品牌迅速消亡的过程,6年来品牌整合从400家到20多家,这20多家历经磨难的品牌又被细分为三类:销售规模相对领先的国产第一阵营海尔、美的、格力,规模适度的国产第二阵营海信、志高、科龙、春兰、奥克斯、格兰仕、长虹、TCL以及坚守中高端阵地的合资阵营松下、三星、LG、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大金等品牌。
激烈的市场竞争、愈来愈大的成本压力,导致空调行业品牌集中度急剧上升,由于三大阵营间规模、成本、库存、营销策略等方面差异明显,其07年的营销策略也将泾渭分明,由于品牌竞争格局是除了客观条件以外价格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价格呈“虚高”态势的2007年他们的市场表现也值得期待。
在第一阵营中,格力是国内品牌中极少采取高库存运作的品牌之一,06年度库存总量依然较大,且多为06年度成本上涨高点时的高位建仓,这与格力所推行的销售公司模式有很大关系;美的则继续致力于二、三级市场自主营销渠道的建设,07年度正是其主投入期,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好一点的是海尔,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订单流程,其全年的库存量一直控制得非常好,以较低的年度库存减轻了其新年度市场操作的压力,其主要市场也集中在较为稳定的一、二线市场,相对而言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较其他品牌更多。
高位建仓的高成本库存、新渠道建设的成本投入、更多的品牌投入、06年均价提升带来的利润回升,既有的市场地位,预计将使国产第一阵营在2007年更多致力于试图引领其他空调品牌建立价格同盟,坚守价格阵线、稳固利润指标,以缓解高成本压力。这也是2007年冷冻年度开局空调价格趋于“虚高”的主要动因。
位列第二阵营的海信、志高、春兰、奥克斯等品牌同样是知名品牌,和海尔、美的、格力一样,也是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后生存下来的种子选手,在资金规模、品牌效应、自主技术研发实力、优秀的产品品质等方面并没有明显区别,与第一阵营之间的差距更多存在于产能和市场份额上,这也是这些品牌寻求自身突破的主要攻略方向。
市民希望降价五大因素牵引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空调行业的调整年,在面临产能集中、原材料上涨、气温不高、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受阻等系列问题下,生产产家是真的出现如国美和苏宁等渠道所出的白皮书所言,进行血腥的价格战,还是厂商之间共同进行行业性调整,整体上使空调市场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这是市民非常想了解清楚的问题,因为高温天气还没持续出现,所以大多市民都在观望状态。根据2007年度国内冷空调的白皮书分析,有国内市场07扩容有限、外销前景不容乐观、技术创新乏力、原材料铜价回落、库存居高不下五大因素促使国内冷空调市场降价。
2006冷冻空调市场的内销量约为2450万台,比05年同期下降了60万台左右,小幅下挫了2.5个百分点,但受均价上涨的影响,总体销售额大约为534亿元,比2005年度的465亿元上扬了15%左右,止住了2005冷冻年度所出现的下滑走势,但是市场增速很小,没有出现2003年度和2004年度大幅增长的走势。当前中国的一、二级市场空调普及率已经相当高,房地产开发、更新换代、多房间装机成为主要需求,而市场空间巨大的农村市场则暂时缺乏有效的渠道拉动,因此当前中国空调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稳定期,2007年的内销市场需求预计并不会出现大的增长,总体销量仍然会维持在2500万台左右。
尽管今年的空调出口继续保持着增长势头,但许多企业却显示出了疲惫与不堪重负。国内持续不断的原材料上涨,让原来的出口订单只能亏损交货;涨价后的产品出口,为许多海外卖家所不接受;诸如欧盟两指令为代表的技术壁垒,让许多企业疲于奔波;变化不定的海外反倾销诉讼;缺乏增值服务单纯依靠价格竞争;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始终是充满变数的一个市场,未来其还将更多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2007年度的空调外销前景并不容乐观。
铜价是2006年空调集体涨价主要因素,当前国际铜价的不稳定因素也依然是空调制造商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但曾经一度摸高至85000元/吨的铜价已经在2007年进入下降通道,目前大约为5.5万元/吨,铜价上涨的趋势已结束,随着整体金属价格走软,铜价会逐步走低。即使当空调生产、销售旺季到来,空调制造企业等用铜企业对铜材料的需求量上升,在今年2到4月将迎来铜材料需求高峰期,国际铜价会有上涨,但反弹不会很大。而今年成为涨价主力的钢价,对空调制造成本影响不大。
2006年度近年来,我国空调市场的竞争加剧,产能趋向集中,已经形成行业寡头的雏形。为了实现产品的集约化生产,部分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导致我国空调的实际产能超过了8000万台,超过了内外销市场5500万台的实际消费需求。2005年度空调行业的库存量为702万台,工业库存和渠道库存都相对保持在高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厂的排产计划受到影响,加之2006年淡季渠道出货和终端销售都不是很理想,结果自然造成2006年旺季时库存量快速上升,最高超过1300万台。经过旺季的库存消化,到2006冷冻年度结束,工厂和商家的库存总量依然超过1000万台,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值,07冷冻年度的消化压力急剧加大。
不降反升 格局趋稳
3月份,外资品牌三菱电机、日立、松下、三星、LG等的价格有所下调,进一步拉近了和国产品牌的价格间距,但价格的下降没有受到国内厂商的积极回应,相反,国内冷空调市场的价格不降反而有所微升,使渠道商和市民更不得其解。
与前段时间各路白皮书的预言相比,市场的实际表现应该更有说服力,从国家信息中心获得的空调零售监测数据显示,1-3月份空调简单加权平均零售价格同比上升了约4.7%,“这种价格上涨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今年开盘,企业推新品比较多,新的产品新的价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价格战。
记者电话采访中了解到,竞争日趋激烈的空调市场,迫使空调生产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的价值。多年价格战下来,生产厂家都比以前理性多了。目前,国内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已很集中,二线品牌的增长也是建立在稳健、理性的基础上,生产厂家都形成了共识,将产品、品牌、渠道、服务做好,而且推新品的热情都很高,新品大多是中高端产品,这可能是整个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重要因素。
高端机型成主流 售前售后是卖点
记者在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看到,逗留在空调卖区的消费者并不多,而今年美的、志高、海尔等几大空调厂家推出的新品都趋向高端,并且大匹机型陈列较多,两匹柜式机的机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三匹柜式机的价格甚至超过了10000元,与去年的新品相比,整体价格是有所上涨,但是涨幅并不是特别突出,在300-400元左右。
当记者询问销售员今年旺季空调价格是否会所上扬的问题的时候,多数的销售人员表示:虽然空调涨降风吹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今年的空调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但是是否真的会涨,还是要看市场情况来决定。
据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空调的售后服务规范化已经迫在眉睫,现在由于空调安装、维修引发的投诉及事故时有发生,对消费者的权益及人身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此现象得到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的证实,武高汉对此深恶痛绝,他呼吁,无论是空调生产企业、还是空调销售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按照空调行业安装、维修标准,严格进行操作,杜绝不规范作业,这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武高汉分析,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07年,消费者在选购空调时,服务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分质量七分安装”是空调与生俱来的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空调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事实上,多年来,空调的售后服务一直都是厂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环节中扮演着微妙而重要的角色。
[后话]
或许是真正的高温还没出现,或许是市民在持观望态度,等待着如渠道白皮书所分析的降价来临,目前的空调卖场并不火热,但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厂家开始关注高端产品的面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国内的空调行业企业,在进一步整合后,竞争的思想会更加理智,发展的步伐会更加稳健。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