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耦合电感式的Boost电路分析研究

2008-03-11 15:47:08 来源:《国际电子变压器》2008年03月刊 点击:2547

0 引言
小功率UPS(几百伏安到3千伏安)适用于家用、办公等,它的特点是体积轻,尺寸小。这就要求采用较少单体的大容量蓄电池串联,因此这种UPS中的电池总电压较低,而UPS中的逆变器则要求很高的直流输入电压。若用传统Boost升压电路来实现这一高直流电压变换的话,高升压比不可避免,变换器变换效率较低[1,2]。针对这种情况,文献[3~7]在小型UPS中采用了双电感式Boost电路,但都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来指导设计。本文详细分析了这种适合于高升压比场合的Boost电路。
这种新颖的Boost电路与传统的Boost电路相比,是采用了耦合电感,为此,在升压公式中多了一个匝比变量N,适当的选择耦合电感的匝比可以降低占空比,从而避免了传统Boost电路占空比不宜太大的限制;另一方面,耦合电感取代传统Boost电路中的Boost电感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大大降低,这就可以选择低压大电流的开关器件,这样的器件的通态电阻比较小,因此新颖的Boost电路的效率一般来说比较高。
文中分析了新颖Boost的状态空间方程,得出这一电路拓扑是可控、可观测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峰值电流的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表明这一新颖Boost电路完全可以应用在小型UPS中实现蓄电池的升压功能。
1 电路分析
1.1 工作原理
新颖Boost电路图见图1(a)。图中电感L1和L2共绕在一个磁芯上构成耦合电感,定义L1是原边,L2是副边。L1的匝数是n1,L2的匝数是n2。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图1(a)电路有两个基本工作模态,主要波形如图(2)所示。
 模态1:开关管T1导通,工作电流流过图1(b)中的实线路径。在这一阶段,耦合电感L1充电,存储能量,磁芯中的磁通增加,增量为,见下式
                                   (1)
式中Ton为T1的导通时间,Vi为蓄电池电压。
模态2:开关管关断,工作电流流过图1(c)中的实线路径。此时耦合电感L1中的部分能量在开关管关断瞬间转移到电感L2,然后L1、L2和电池共同经Boost二极管D2向C2及负载提供能量。同时电感磁芯中的磁通减少,增量见下式
                             (2)
式中Toff为开关管T1关断的时间,同时也是二极管D2导通的时间。
图1(a)电路稳态工作时,应有,即式(1)和式(2)是相等的,故得
                            (3)
令占空比D及耦合电感匝比N
                               
(4)

由式(3)解得
                             (5)
式(5)就是图1(a)电路的占空比计算公式,已知输入输出电压指标,可以选择合适的耦合电感的匝比,从而配置可行的占空比,这与传统的Boost电路相比,占空比的选择多了一个匝比的控制,所以这种电路的设计更加灵活。

(a)主电路拓朴

                (b)模态1                                                (c)模态3    
图1 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1.2 开关器件应力分析
开关管T1关断,二极管D2导通时,设电感L1上电压为VL1,电感L2上的电压为VL2,开关管上承受的电压为VT,由图1(c)可知下式成立

(6)
                               
解之得开关管的电压应力
                             (7)
开关管T1开通,二极管D2关断时,此时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设为VD,由图1(b)可知下式成立

(8)

解式(8)得二极管D2的电压应力
VD=NVi +Vo                                                                 (9)
图1(a)中I1是开关管开通期间电感L1上的平均电流,I2是开关管关断期间电感L2上的平均电流,Ii是输入平均电流,IO是输出平均电流。根据图2中的电流波形(几何形状是梯形)可计算I1和I2


                           (10)
图2 主要电量工作波形

开关管开通与关断时刻的耦合电感满足安匝数相等关系,故有下式成立
                      (11)
因此


                         (12)
将式(12)代入式(10)得
I1 = ( 1 + N ) I2                            (13)
式中N = n2 / n1。
由图2波形的几何关系可知输入平均电流Ii
Ii = I1D + I2( 1 - D )                          (14)
输出电流
Io = I2( 1 - D )                            (15)
因此
                                 (16)
将式(16)代入式(13)可解出I1。由式(14)计算得输入平均电流Ii(也可以根据输入功率除以输入电压来计算)。令开关管开通时电感L1上的增量Ii为
                             (17)
取为输入平均电流Ii的20%,则由式(17)和式(10)可以算出I1max和

                               (18)
再由式(12)、(13)计算得I2max和

                (19)
所以开关管的电流应力I1max由式(18)确定,二极管电流应力I2max由式(19)确定。
2 主电路建模
耦合电感式Boost电路有两个工作模式,定义开关函数如下
                                                     (20)
对应开关函数的等效电路图见图3(a)。
(b)开关函数等效模型
(c)平均模型
图3 开关函数等效电路

基于开关函数,有下面的方程式成立,见下式

                        (21)
根据式(21)可得到简化的等值电路图3(b)。由KVL,可得如下的状态方程


             (22)
写成矩阵的形式
                           (23)
式中
                     (24)
构造能控矩阵P和能观测矩阵Q如下
P=[B    AB    A2B]                            (25)
Q=[C    CA    CA2]                           (26)
因P和Q的秩都是3,所以主电路中的状态变量是能控、能观测的。
3 控制策略
本文讨论的电路可以用电压模式控制也可以用电流模式控制,考虑到电流模式控制响应速度快,故采用了电流控制芯片UC3842,这款芯片具有成本低,外围电路简单等优点。将图3(b)中的开关函数用平均占空比代替便得电路的平均模型。以占空比d代替式(24)中的f,式(23)就成为状态空间平均方程。在稳态工作点以小挠动量代入式(23)、(24),即代入,,经化简分离出稳态量,可得到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

                         (27)
由(27)式可知,主电路存在右半平面零点,是非最小相位系统。这个右半平面零点显然在这谐振频率之后加了90的相移,总相移达270,未补偿时系统是不稳定的。这个额外的90相移对应着负载直接从电源获得能量,并且右半平面零点是负载的函数,负载越轻,这个零点离原点越远,相应地对系统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影响越大,可见,这一新颖的Boost电路当重负载时不容易稳定,故这一点在设计补偿网络时必须要考虑的。对于电压型控制补偿,一般只有滞后补偿是有效的,因超前补偿只能满足比较窄的输入、输出范围,所以电压型控制模式的带宽增益积很小,动态响应较慢;当输入、输出电压发生突变时会出现阻尼振荡,振荡谐振频率为,此项中的l-D表明L1和C在(1-D)T期间才彼此连接。因此滞后网络设计时要考虑最低谐振频率,即在最大占空比D,满足最轻负载时电流连续的L1处设计滞后补偿网络。
常用的电流型控制模式是平均电流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8,9]。电流型控制是一双环控制,内环是电流环,外环是电压环。电流采样可以用电阻采样也可以用电流互感器。峰值电流控制采样的是开关管上的电流,若用电流互感器采样,只要用一个电流互感器,开关管导通时,传递电流信息;开关管关断时,电流互感器复位。而平均电流采样的是整个电感电流,用电流互感器采样的话,要用两个电流互感器,一个采样开关管中的电流,另一个采样Boost二极管中的电流,再将它们相加便得整个Boost电感中的电流。当然用电阻采样电流的话就不存在上面的区别,不过采样电阻上有损耗,在功率较大时,损耗也较大。
平均电流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是在大信号特性上的区别:
(1)峰值电流控制在占空比大于0.5时需斜波补偿,而平均电流控制不要;
(2)平均电流控制需要额外的一个误差放大器;
(3)峰值电流控制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输入电压的前馈(但没有Buck电路中那么显著);
(4)峰值电流控制存在平均电流与峰值电流之间的误差;
(5)平均电流控制允许连续电流模式与断续电流模式的平滑过渡;
(6)峰值电流控制易受噪声的影响。
平均电流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小信号模型是一样的[10],本文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控制电路框图见图4中的虚线部分。由图4控制部分知:输出直流电压采样信号送到电压调节器与给定电压形成误差并凋整,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比较器的给定电流值,反馈的电流与之比较,当电流峰值达到这一电流比较值时,电流比较器输出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经过锁存器,确保固定的开关频率,再经驱动电路将控制脉冲送到开关器件。
图4  峰值电流控制示意图
在式(23)的状态空间平均方程中代入,,并考虑式(21)可得

                          (28)
设电流内环增益是Kc,则
                            (29)
将式(29)代人式(28)得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

                       (30)
由式(30)知:采用电流型控制得到的是一个一阶系统,比电压型控制降了一阶,但右半平面零点仍然存在。一阶系统在低频段幅频特性是以-20 dB/dec下降的,且在右半平面零点处与0 dB线平行,因此频带很宽,动态响应很快,这是电流型控制的优点。为了系统在整个负载范围内稳定,必须配置补偿网络,可以用PI调节器设计电压环实现输出无净差。电压环的设计在这里不再赘述。
4 仿真和实验
设计参数:输入电压:60~80 V,输出电压387V;耦合电感匝比:N=l,L1=L2=146μH;开关频率:fs=64 kHz;输出功率:Po=1 000W。电压调节器Gv(s)采用PI,Gv(s)=KP+Ki,其中KP取为0.0085,Ki取为1.667,将之与计算得到的其它参数代入用Psim进行仿真,波形如图5,由上至下分别是原边电感L1中的电流,副边电感L2中的电流,驱动波形和开关中的电流。1125W时的实验波形如图6,分别是输出直流电压和开关管的漏电压。图7是实测的效率曲线。仿真和实验说明,对耦合电感式Boost电路运用峰值电流控制是切实可行的,前面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5  结论
这一电路适用于高升压比的蓄电池电压泵升,可应用在中小型UPS中。电流型控制可获得快速的动态响应,负载调整率好。该电路应用在中小型UPS中,可选择较少单体的大容量蓄电池,从而减小了UPS的整机体积和重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对这一电路的分析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Maksimovic D,Rickson R W,Griesbach C.Modeling of cross—regulation in converters containing coupled inductors[J].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2000,15(4):607—615.
[2] Czogalla J,Jieli Li,Sullivan c R.Automotive application of multi-phase coupled-inductor DC-DC converter[A].Industr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2003.    38th IAS Annual Meeting[C]。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Volume 3,12-16 0Ct.2003:1524-1529.
[3] Hirachi K.Yamanaka M,Kajiyama K,et a1.Circuit  configuration of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specific for small scale load leveling system[A].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PCC Osaka 2002 [C].Proceedings of the Volume 2,Osaka,2002:603—609.
[4] Iwade T,Komiyama S,Tanimura Y,et a1.A novel small-scale UPS using a parallel redundant operation system[A].Telecommunications Energy Conference,    INTELEC 03.The 25th International[c].2003:480—484.
[5] Hirachi K,Kajiyama K,Isokane S,et a1.Coupled inductor assisted bidirectional chopper for small-scal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J].Electronics Letters,2003,39(20):1467~1469.
[6] Hitachi K,Nakaoka M.UPS circuit configuration incorporating Buck-Boost chopper circuit:with two magnetically coupled coils[J].Electronics Letters,2003,39(18):1345—1346.
[7] Yoshihiko Yamakata,Makoto Yatsu,Eiki Iwabuchi.et a1.Development of new seriese MINI-UPS[J].Tran.of Japan Society for Power Electronics,1999,25(1):81—89.
[8] Cooke P.Modeling average current mode control of power converters[A].IEEE APEC’2000[C].2000:256—262.
[9] Mossoba J T,Krein P T.Small signal modeling of sensorless current mode controlled DC-DC converters[A].Computers in Power Electronics,2002.Proceedings[C].2002:23—28.
[10]Mitchell D M.Power line filte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DC-DC converters[J].Industry Applications Magazine,IEEE,1999,5(6):16—26.


选自《电源技术学报》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