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iQ与材料损耗的关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软磁铁氧体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IT产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设备、交通运输和国防武器系统等领域。在这知识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我们对铁氧体的磁电特性,必须全面认识,并且有效地控制合理地应用。
前辈们对μiQ的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很少对μiQ对材料的损耗影响发表看法。本人经过实验就此作一粗浅的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品质因数Q值:是回路储存的最大能量与每周期损耗能量之比,即:
2实验
我们取大线生产中的R10K、Pc30、Pc40、Pc44等材料的喷雾料,用45T压机分别压成φ25×15×8mm或φ30×20×8mm的标准样环。放入固定的N2-O2窑烧结。采用美国HP4284A仪器,N:10匝,线径:φ0.35mm,f:100KHz,电压为0.25V下测试L/Q,功率损耗采用GHY-3乘积法功耗仪测试,测试条件为:f:100KHz,B:200mT,N:10匝,线径:φ0.35mm。
样环烧结测试结果如下表(1):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
① 样环①的磁导率及μiQ远大于其他的样环,他的损耗也远小于其他的。这样可以说明μiQ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损耗。
② 品质因数Q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③ 高导磁率的材料的Q值远低于功率铁氧体的材料,说明晶体粒径直接影响到材料Q值。
④ μiQ的值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损耗。
3讨论
3.1、材料的损耗包括磁滞损耗Ph、涡流损耗Pe和后效损耗Pr
即:
(b瑞利常数)
在第四届国际铁氧体会议上日本的T.Ochini提出一个关于功率铁氧体损耗的经验公式:
Kh——磁滞损耗系数
Ke——涡流损耗系数
△B ——工作磁通密度
Vc——磁心有效体积
n——常数(在100kHz-1Mhz,n取2-2.6)
磁滞损耗Ph与频率f、Bm及μi密切相关,主要由于不可逆畴壁移动产生,提高饱和磁化强度(Ms),减少内应力、磁致伸缩和磁晶各向异性。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晶粒内部的气孔率,提高材料的μi值,可以降低磁滞损耗Ph。对于后效损耗Pr而言与材料的显微结构密切相关。
涡流损耗Pe与频率f、Bm产品的几何尺寸和电阻率ρ密切相关,随着使用频率f的增加,Pe也随之增加,由抵销外加磁场的电子运动引起;所以为了减少涡流损耗Pe值,必须增加材料的电阻率ρ。我们知道,提高材料的电阻率ρ,也就会提高材料的Q值。所以,提高电阻率ρ与Q值是一致的。本人认为Q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涡流损耗Pe和磁后效损耗。为了减少材料的损耗,必须尽可能地提高μiQ。
3.2影响材料μi值大小的因素
起始磁导率:是磁中性状态下磁导率的极限值,即:
我们知道起始磁导率的表达式可以为:
或
其中:为杂质体积分数,χ为畴壁厚度,d为杂质直径,Ms为饱和磁化强度,K1为磁晶各向异性常数,σs为磁滞伸缩系数,λs为磁致伸缩系数,σ为内应力,β为杂质的体积浓度。
从上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μi值的因素有Ms、K1、λs、、σ、β、χ、d等等。
我们知道控制K1、λs等因素主要是由加入Zn2+离子多少来控制的(加入其他杂质是协助作用的)。K1和λs主要来源于磁性离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这种作用使自发磁化强度的方向与晶轴的方向有关。而Zn2+离子是非磁性离子,他可以冲淡磁性离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随着Zn2+离子的增加,K1、λs减少。我们也知道,随着Zn2+离子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Ms会下降,这是由于Mn-Zn铁氧体是属于混合型晶石结构,Zn2+离子通常占据晶石结构的四面体位置(A位),而Fe3+离子既可以占A位,又可以占B位,当Zn2+离子加入后,他占据了A位,使得把在A位上的部分Fe3+离子赶到了B位,Zn2+离子是非磁性离子,所以A位上的磁性离子数减少,即能产生A-B超交换作用的磁性离子对减少,减弱了A-B超交换作用。而被赶到B位的部分离子,受到近邻B位上的磁性离子的B-B超交换作用,使B位上部分磁性离子磁矩与其他大多数B位上磁性离子磁矩反平行排列,导致B位上的磁矩下降,最终表现为Bs下降。
四面体间隙简称A位,用A表示,八面体间隙简称B位,用B表示。金属离子占A位和B位的倾向排列如下: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μi值与杂质的体积浓度β成反比。
我们在选择原材料时,必须对原材料的级别、纯度、杂质、物理特性(包括形态、粒度、粒度分布、松装比重、比表面积的大小等)等作出选择与比较。对原材料中的有害杂质进行控制。其中原材料中的许多杂质或杂质离子,如SiO2、Al2O3、K2O、Na2O、Cl-(或SO42-)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的μi值与Q值。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μi值与晶体粒径成反比。
在Mn-Zn铁氧体材料中起始磁导率因受磁畴壁移动的支配,为了增加磁畴壁的数量,使磁畴壁容易移动,就要加大粒径,同时减少晶粒内部的气孔和内应力来降低对磁畴壁移动的影响。但是,随着晶体粒径的增大,μi值虽然升高了,但是,扩散离子缴活能大大地下降了(Q值却大大下降了),为了提高材料的μiQ值及减少损耗,我们必须在材料中加入必要的杂质以及合适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气氛。
3.3添加适量CaCO3和SiO2的材料对μiQ的影响
我们在生产时,一般都采用过铁的配方(高铁),为了是在低温(100℃左右)能使K1→0,λs→0,这样就有多余的Fe2O3在高温下生成适量的Fe3O4。由于Fe3O4的存在,电阻率下降。为了提高Q值,减少损耗及提高使用频率,我们常采用提高晶界电阻率的方法,加入某些能择优进入晶界的杂质(如Ca2+等),可使具有低电阻率的晶粒被一薄层高电阻率的晶界所包围,提高了整块材料的电阻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使用频率和Q值。我们在材料中加入CaCO3和SiO2,高温下他们反应生成了高电阻率的CaSiO3,CaSiO3生成并存在晶界,提高了材料的电阻率和使用频率,提高了Q 值,降低了损耗。掺杂过多,部分杂质进入晶粒内部,破坏原来的晶体结构就会增加磁滞损耗。电阻率的提高,使得μi值下降。我们为了取得理想的μiQ,必须添加适量的有益的杂质。我们使用的材料中,已经含有微量的SiO2,再加入时必须适量,因为添加过量的SiO2,会使晶粒异常长大,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损耗增大,μi值与Q值都下降。所以,生产时一般不必再加入SiO2,因为原材料中的SiO2已经足够了。
3.4烧结温度对μiQ及损耗的影响
烧结温度如果太低,样品没有烧结好。晶粒大小悬殊,气孔分散于各处,而且气孔率较大。以至于μi值和Q值都不高,而且样品的损耗较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晶界变薄,畴壁移动的阻力变小,样品的μi值上升。由于气孔率减少,晶粒生长均匀,Q值上升,损耗也下降。如果烧结温度继续上升,有些结晶异常长大,使得结晶不均匀。 Zn2+的挥发,气孔的增多,损耗随着增大。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气氛,有利于减少损耗。
4结论
①原材料的纯度、杂质、物理特性等,直接影响到μiQ及材料损耗。
②添加适量的有益杂质,有利于提高材料的μiQ及减小损耗。
③合适的配方,有利于提高材料的μiQ及减小损耗。
④适当的烧结温度和气氛,有利于提高材料的μiQ及减小损耗。
⑤同一范围内,同一材料的μi值与Q值是一对矛盾体。
参考文献
[1]《用精铁矿粉制备功率软磁Mn-Zn铁氧体的研究》,何玉平、胡国光、尹萍,软磁工艺技术论文专集。
[2]《MnZn铁氧体材料品质因素Q值的研究》,胡春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