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第二十三届华东自动化会议3 广告 2024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峰会3 广告

磁性元件企业如何攻占万亿汽车电子市场?

2015-10-26 17:23:44 来源:|2 作者:陆碧雯 点击:1455

全球汽车销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汽车电子化、智能化、车联网化的发展趋势,都为汽车电子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德勤测算,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2348亿美元。那么,面对这一庞大却有着不低门槛的市场,磁性元件企业应如何进入?已涉及这一领域的企业又该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市场持续增长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2006-2014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从6922万辆和6837万辆增加至8974万辆和88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30%和3.21%。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我国汽车产业也取得较大发展,汽车产量在全球汽车产量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06-2014年,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分别从728万辆和722万辆增加至2372万辆和2349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91%和15.89%,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产量占比已从2006年的10.52%增加至2014年26.43%。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节能环保已成为近些年来制造业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28324辆,销售28092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1-9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44284辆,销售136733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中国9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1%,1-9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0.3%。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 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30%。

随着经济、道路、能源等条件的持续改善,未来中国汽车保有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汽车电子化、智能化、车联网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都将促进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根据德勤测算,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2348亿美元,2012-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9.8%。201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总规模同比增长13.8%,达579.2亿美元。预计2015-201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分别增长13.4%和12.7%,分别超过650和740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汽车电子新蓝海

在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子占成本比例更高,对汽车电子需求拉动已强于传统汽车。

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电子新蓝海

凯斯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车载电源、传感器等汽车电子设备系统的美资企业,目前在欧美市场占有率达95%,其电子电力设计工程师张慧星谈道,传统汽车在电子电器方面的技术已达到一个顶端,企业要发展只能从数字性、智能型、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突破。

上海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排档及手球为主,工程师刘年兵谈道,随着汽车电动化的趋势,目前该司的开发重点在与电动汽车匹配的电排档、电手球等产品上,“我们的排档也想告别过去的机械式,往电控方向走,手球也一样。”

据调查,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大多数汽车电子企业及磁性元件、磁材企业的重点项目之一。

南京新康达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软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终端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其总经理赵光在谈到汽车电子市场状况时称,最近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2020年规划了500万辆电动汽车,这需要配套相应的充电设施,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正在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因此很看好新能源汽车电子市场。“另外,我们做充电站(桩)相关的电源客户现在也都在加速开发产品,充电桩市场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赵光谈道。

浙江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从事磁性材料、磁电子器件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该司磁材总经理张瑞标也认为汽车电子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软磁材料的需求很大,但这一需求是渐进式,并非井喷式。[page]

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汽车中使用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原件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已从25%提高到40%,再加上汽车电子化程度持续提高,成为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化、节能化和车联网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势必会使这一占比进一步提高,推动汽车电子万亿级市场不断扩大。但同时,这些发展趋势也对汽车电子及元器件、材料等的使用性能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车联网

张慧星称,汽车行业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无论在供货速度还是成本上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安全性、EMC及生产流程也在汽车企业的考虑范围内。但是汽车电子行业已不同于几年前的景象,能够较快速度地接受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汽车上。

另外,张慧星还提到,他们公司考虑到国内企业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倾向于选择国外的部件,“除非国内企业有做汽车认证,不然一般都不会选用。”凯斯库在选择磁性元件上要求较高,但由于国外变压器产品的成本较高,所以通常会选择台湾企业的产品。

汽车是一个十分强调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产业,不允许有任何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因此进入这一领域有着相当高的准入门槛。如今汽车行业智能化、节能化、车联网化的发展趋势对汽车电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自然,作为上游供应商的磁性元器件及磁性材料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张慧星便提到,由于汽车空间有限,汽车电子也在往小型化发展,所以就要求电子变压器向小体积、重量轻方向发展。

全球少数几家有能力提供全系列电感元件的制造商——台湾奇力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课长唐山认为,车载用品最关键的问题是信赖性,这对企业品质系统的完善程度及企业的研发能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车载用品的重点不在于它的材质相比以前会有多优秀,而在于从产品的原材料到成品的信赖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唐山认为车联网化的发展趋势并不会对行业有太大影响。

机遇往往是与挑战相伴,汽车智能化等发展也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赵光认为,汽车本身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提高磁性材料厂商的准入门槛,反而扩大了市场的需求范围。以智能化控制为例,其中的智能化、网络化系统中间都要用到磁性材料,这对于磁材企业来说是个更大的市场。

增强研发能力满足市场变化

从数据上看,即使近些年来汽车电子行业呈现一片大好的发展态势,但还是存在一些风险:全球汽车市场销量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却在下滑;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但推广速度不及预期;再加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这对于汽车电子企业来说还是有不小的风险。

但相对于汽车电子企业而言,磁性元器件、磁材企业面临的风险则小了很多。张瑞标就提到,汽车电子对于磁材企业来说属于一个新的应用领域的配套开发,并不存在为这一应用市场投入过多的固定资产,因此对于上游供应商来说,经营方面并非主要的问题,而最大的风险是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能否配合汽车电子市场的应用需求。

即使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整个汽车产业并不景气,但赵光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十分抱有信心,他认为由于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以及得益于国家在汽车市场应用和牌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会加速不会减速。另一方面,汽车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厂商打破了过去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顾虑,续程里航、智能化技术、电池使用寿命、安全性等方面都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无论是制造者还是使用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都能得到增强,有信心自然也有了发展动力。另外,赵光还以他们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销售情况来证明这一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公司在这一市场的销售持续增长,特别是今年大半年下来我们的增长速度大概是去年的至少3倍。”

既然磁性元器件、磁性材料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尚小,那么已涉及这一领域的行业企业的产品又该如何满足汽车电子市场的变化?这些产品又该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

正如上文中张瑞标提到的,设计研发能力是企业能否跟上汽车电子市场变化需求的关键,材料的技术水平需要满足应用技术的开发设计需求,以及后期的量产能力是衡量元器件供应商水平的核心要素。一旦设计开发能力达标,唐山便认为国内企业应该发挥价格优势,“相比日系而言,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满足车载标准的产品,但同时价格更有优势。”

另外,向高端应用市场、高端客户的拓展能力也是企业攻克市场的一大技能。以我国磁性材料产业为例,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在高端材料的研发上,尤其是汽车电子领域,一直落后于国外企业,但其实真正有利润空间的还是在高档材料领域。为攻克这一利润高的市场,张瑞标认为:“即使高端应用市场的难度很大,但开发还是要以中高端为主,将精力放在低端材料的开发上就有点劳民伤财了。攻克高端材料市场要更多的关注应用技术的突破在哪个点上,然后从材料开发的可行性上去做研究,这个是关键,如果从理论上就不成立的话就显得太盲目了。”由于很好地掌握了这一能力,新康达目前的客户群都是各领域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客户,其中包括世界顶尖的部分光伏逆变器企业。

另外,企业严格的内部管理体系也能够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等奠定了基础,同时能帮助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稳住步伐、不断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机遇伴随着挑战的,正如唐山所说,虽然现在汽车电子的市场前景面临着风险,但是它的市场份额还是存在的,那么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有上升空间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即使发展速度不及预期,但未来将为汽车电子市场提供万亿市场需求,磁性元器件、磁材企业唯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研用开发能力才能真正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本文出自大比特资讯(www.big-bit.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