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8.5亿,储能“BMS第一股”即将上市!
日前,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特电子”)创业板 IPO 申请正式获受理,这家被业界誉为“BMS第一股”的老牌企业,在穿越铅酸检测、动力电池、储能浪潮三次产业周期,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高特电子本次IPO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不超过 12,000 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超过 25%且不低于 10%。
高特电子概况
高特电子自 1998 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作为国内最早深耕电池监测与管理领域的企业之一,历经二十余年技术迭代形成覆盖“数据采集-均衡管理-算法诊断-安全防护-能量管理”的自主技术体系,构建了以多维信息高精度采集技术、双向主动均衡技术、精准 SOX 诊断算法、热失控预警模型、能量管理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壁垒,持续引领储能系统安全与能效管理技术革新。
高特电子BMS产品主要是储能BMS模块及相关产品,并依托BMS数据采集与聚合的特性,拓展了一体化集控单元及数据服务,同时涵盖后备电源 BMS、动力电池 BMS 等产品。
主要BMS产品矩阵,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高特电子储能BMS产品由储能BMS模块、高压箱、汇流柜、一体化集成母排CCS 和线束等构成。
BMS 相关产品的应用场景,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主动均衡系列BMS产品,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主动均衡系列产品,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高特电子营收及产品结构
2022-2024年,高特电子储能BMS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 30,424.95 万元、69,345.13 万元和 85,845.19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8.34%、89.09%和 93.46%,复合增长率为 6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3,019.39 万元、7,904.20万元和 8,704.21 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69.79%,主要业务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分类情况如下:
各类BMS产品营收及占比情况,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报告期内,高特电子主要BMS产品的销售量、平均售价及其变动情况如下:
储能BMS产品产销量,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主要BMS产品平均售价,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募集资金及使用情况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8.5亿元,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投资于以下项目:
募集资金及使用情况,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本次募投项目“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67,413.83 万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 60,000.00 万元,建设期拟定为 3 年。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公司现有产品的扩产,预计年产被动均衡电池管理模块ESBMM(从控模块)1,900,000Pcs、主动均衡电池管理模块 ESBMM(从控模块)1,900,000Pcs、电池簇控制管理模块 ESBCM(主控模块)712,500Pcs(其中 475,000Pcs 直接对外出售;60,000Pcs 配套本项目生产的高压箱出售;177,500Pcs 配套其他渠道生产的高压箱出售)、电池堆控制管理主机 ESMU(显控模块)73,000Pcs(其中 61,000Pcs 直接对外出售;12,000Pcs 配套本项目生产的汇流柜出售)、高压箱 60,000 台、汇流柜 12,000 台的生产能力。
BMS行业竞争现状
近年来,境内外新型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 BMS 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境外市场方面,根据 CNESA 数据统计,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快速增长,新增装机由 2022 年的 20.4GW 提升至 2024 年的 74.1GW,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0.59%;境内市场方面,随着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快速爆发,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迅速。
快速增加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储能BMS厂商业务规模的增加,以BMS为代表的配套产业链快速崛起,并确立了全球核心生产国地位,尤其是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驱动 BMS 厂商加速技术自主化进程。
目前,BMS厂商主要分为综合性厂商和第三方专业BMS 厂商,主要厂商如下:
国外主要BMS厂商,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国内主要BMS综合性厂商,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国内主要第三方专业BMS厂商,图片来源:高特电子招股说明书
综合性厂商基于上下游产业链拓展策略布局开发 BMS 产品,配套自身的系统集成产品使用,但相关 BMS 产品基本不对外销售;
第三方专业 BMS 厂商专注于 BMS 技术研发,通过模块化设计、高精度算法、电池状态诊断、电池安全及热管理、双向主动均衡、智慧运维服务等构建差异化技术性能优势,并通过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规模化生产等方式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竞争优势。
在新型储能领域,第三方专业BMS 厂商凭借技术、成本、品牌和客户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尤其在2024年展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优势。第三方BMS厂商在电池均衡管理技术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例如高特电子推出的双向主动均衡技术,可在簇内跨模组、跨PACK实现单体间双向能量转移,有效控制电池单体离散性,延长循环寿命20%,提升系统收益20%。此类技术突破解决了大型储能电站对BMS均衡能力的核心需求。
成本与效率。第三方厂商通常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化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在价格竞争中保持优势。根据 CESA 发布的《2024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高特电子位列 2023 年中国新型储能 BMS 企业 TOP10 名单第一位,其技术方案在效率与成本控制上优于部分系统集成商。
品牌与客户认可度。头部第三方厂商如高特电子、协能科技等,凭借长期技术积累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方BMS厂商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储能集成商和电池厂商更倾向于与专业BMS供应商合作以确保性能稳定。
结语
从产业角度看,随着储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游锂电池厂商依托电芯技术协同优势向下渗透,下游系统集成商凭借终端渠道资源向上整合,第三方BMS厂商可能会逐步丧失竞争优势,这方面比亚迪和弗迪动力的案例或许可供参考;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单体电池容量及系统规模扩大,BMS 的精准监控与维护能力成为保障电池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技术手段,未来具备双向主动均衡功能的BMS产品,可更好地减少不同电芯之间的一致性差异,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并提升其使用寿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