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LED产业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进口芯片封装→进口外延片封装→自制材料和器件等几大阶段。目前,国内LED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LED产业上游包括原材料和衬底等环节,中游包括外延和芯片等环节,下游包括封装、应用等环节。目前我国LED产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众多,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小,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我国上游产业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整体上一般芯片的亮度、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抗漏电能力以及品质控制水平与国际厂家仍有差距,同时能满足市场需要且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少。
LED产业链现状结构
LED产业具有典型的不均衡产业链结构,一般按照原材料与衬底、外延与芯片和器件封装分为上、中、下游,虽然产业环节不多,但其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技术工艺多样化,上下游之间的差异巨大,上游环节进入壁垒大大高于下游环节。上游和中游是典型的技术或资本密集的“三高”产业: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在某些环节技术难度极大、工艺精度要求极高、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极强,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封装和应用环节壁垒很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LED产业区域分布特点
中国LED产业分布比较集中,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闵三角地区四大区域,每一区域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85%以上的LED企业分布在以上四大区域。同时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批准上海、厦门、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为7大产业化基地。
国内半导体照明四大区域主要特点
区域 |
主要特点 |
珠江三角洲(深圳、佛山、广州) | LED封装规模最大、投资最集中的区域,承接海外企业转移较多 |
长江三角洲(上海、江苏、浙江) | 国内LED整个产业链都比较活跃,产业配套能力最强,高端应用突出,人才、资金比较集中。 |
北方地区(北京、大连、天津、河北) | LED研发能力最强,研发机构最集中,在外延芯片研发方面领先。 |
闵三角地区(厦门、南昌) | LED上有投资规模最大,外延及芯片产能、芯片企业规模较大,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转向该区域投资。 |
LED产业政策演变
1996年;中国开始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工程,对城市交通信号灯大规模置换;
2004年,中国先后成立了深圳、厦门、上海、南昌、大连5个半导体照明基地;
2008年,科技部提出了开展“十城万盏”LED应用试点示范城市的工程;
2009年,科技部高新司把原来的10座城市改为21座;
2009年,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相继形成了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现在,我国的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片区、七大基地的产业格局。
产业政策环境带给LED产业的机遇
半导体照明的应用已经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在我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产业振兴计划中,半导体照明也被作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这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财政部计划2009年中央财政将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能的使用范围。因具备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独特优势,LED近几年需求暴发式增长。
技术层面:LED具有技术成长瓶颈高,学习门坎低特性。尽管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基础比较薄弱,工艺水平比较低,但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加盟,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国内好的企业技术水平与台湾大厂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与国际大厂的整体差距也在不断拉近;
市场需求层面:LED未来主要市场是通用照明市场,市场容量大,终端消费市场比较分散,不易形成垄断,国内企业生存空间广阔,同时终端市场的壮大将很好的带动LED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
LED产业链结构层面:LED下游封装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内具备发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未来仍将是中国LED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由于封装领域通常企业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随着近几年国内技术的成熟,国内LED企业将逐渐向上游原材料及衬底、中游的外延及芯片领域渗透,从而追求更大的发展和利润空间。
曹小影,慧聪邓白氏研究工业品事业部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年市场研究经验,擅长行业研究及竞争对手研究,管理并参与超过20个市场研究项目。包括中国LED产业链研究项目、中国LED室外灯具研究项目、中国建材领域冷轧薄板制金属制品市场研究项目、可移动墙市场研究项目、中国非布艺窗帘市场研究项目、上海地区冷冻冷藏物流市场竞争环境研究项目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