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难逃微利困局 工信部力促钢铁等八大行业重组
摘要: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发布了今年前五个月,中钢协旗下80家大中型钢企利润428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比去年同期下降0.67%,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2%。利润总额与销售利润率同比双双下滑。,“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
钢铁业难逃微利困局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发布了今年前五个月,中钢协旗下80家大中型钢企利润428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91%,比去年同期下降0.67%,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2%。利润总额与销售利润率同比双双下滑。此前,中钢协网站发布分析称,2011年1~4月份,全国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1548亿元,利润330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2.86%,明显不敌目前3.25%的一年期银行利率,也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利润率,钢铁行业仍然处于高收入、低利润的态势。
据工信部年初发布的《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2011年展望》披露,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销售利润率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率最低行业。不仅如此,钢铁业还得为高昂的铁矿石买单。今年1月,进口铁矿石均价151.4美元/吨,同比涨幅66.1%。伴随二三月份每吨钢材价格下跌400元,进口铁矿石价格也回落了13%,不过3月底铁矿石价格再度上升,4月上旬进口铁矿石的港口价格已经达到183美元/吨,许多钢铁企业再次陷入亏损。
中华商务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疯狂涨价问题上缺少产业链上的战略调控能力,这是造成钢铁企业如今处于微利境地的主要原因。而值得注意的是,三大矿商通过推升铁矿石价格,打压中国钢铁工业,进而影响中国下游行业的竞争力,这正是国际资本推升铁矿石价格的又一个战略目标。如果中国钢铁企业建立自己的国际产业链优势和一定数量的国际权益矿,三大矿商强行涨价就会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的压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可以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战略调控实力。
不过,一些报道称,钢铁业亏损别总拿铁矿石涨价当“挡箭牌”。反观国内的钢铁企业,虽然早在数年前已经开始了重组整合,但限于各地方利益的障碍,并未获得实质性进展,可以说国内钢铁行业的整合和改革基本沦为“半吊子”工程。在全球铁矿石资源日益集中的情况下,国内钢铁行业始终没摆脱过于分散的被动局面,最后沦落到替国际矿商“打工”的结局也就并不令人意外了。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000多家,其中小型企业多达6000多家。中国钢铁企业从业人数高达300万人,在全国31个内地省及直辖市中,唯有西藏和宁夏两区没有钢铁企业,其他29个省均设有钢铁企业。
尽管2009年全球钢铁产量减产21.5%,但在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的强烈刺激下,中国钢铁业仍旧“大干快上”。全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3.4%,增幅排世界第一。不过,直到2009年5月,我国钢铁行业才暂时扭转连续数月亏损的局面。然而,当年我国钢铁行业亏损面仍高达28%,亏损总额为165亿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教授董登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在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背后,除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就是钢铁品质低下,无法适应高端需求。
中钢协分析文章称,虽然中国钢铁行业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销售收入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但由于价格持续走低,导致盈利水平长期低位运行,甚至在盈亏临界点附近“挣扎”。这种典型的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不仅凸显出我国钢铁工业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产能相对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能耗和污染高”等“顽症”,同时也折射出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的历史重任。
事实上,成本差决定钢企利润高低。产能过剩并不是决定行业及公司低利润唯一要素。钢铁行业作为同质性极强的行业,在产品趋同的背景下,单体企业盈利取决于本企业成本与行业边际成本之差,如果这个差值足够大,低成本企业依然可获得高额利润。
齐鲁证券钢铁分析师笃慧表示,市场游戏规则决定体系下企业竞争运作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不同游戏规则决定了胜负天平倒向。从近年来的情况看,2005年钢铁行业转为过剩后,依靠铁矿石定价体制内外的成本差,大型国企在之后三年多时间获得了超额利润。而自2010年矿石定价指数化后,市场游戏规则完全打破,统一原料成本下,同样民营企业依靠体制内外运营效率的成本差,获得更高利润,吨钢盈利甚至超出危机前水平。虽然市场经济下由盈亏驱动的产能投放和退出造成了形式上的产能周期。今年二季度在出口和旺季叠加下钢铁行业出现了阶段性产能短缺,从这一现象看似乎行业曙光乍现。但在笃慧看来,中国钢铁产能周期并不明显,因为它不是一个完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领域,一方面低效国营产能由于体制支持无法退出市场;另一方面目前高效民营企业在高盈利刺激下继续扩张,此外国家的淘汰兼并政策在客观上迫使民营钢厂加码。“我们统计今后三年在建及规划产能仍有1.5亿吨左右。”笃慧说。显然,这就是目前钢铁业难以打破微利困局的症结所在。
工信部力促钢铁等八大行业重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7日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
苏波在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搞“拉郎配”,选择特色行业和重点行业,推动本地区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争取到“十二五”期末,这八大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并带动其他行业企业兼并重组。
苏波介绍说,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具有规模优势的大企业集团。
苏波表示,下一步我国将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改进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
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粗钢生产企业有500多家,平均规模仅100多万吨,排名前10位的企业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8%。相比之下,韩国浦项制铁粗钢产量约占韩国总量的60%,德国的蒂森克虏伯、美国的美国钢铁公司、俄罗斯的谢维尔等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本国总产量的比例都超过了20%。
目前,包括宝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在内国内大型钢企均实现了跨地区兼并重组。但跨地区兼并重组依然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宝钢集团重组广钢集团,以致宝钢集团湛江钢铁项目迟迟未能获批开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