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国家电网加快特高压工程建设 提高新能源消纳

2012-07-17 10:50:23 来源:OFweek智能电网 点击:1471

摘要:  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年中工作会日前召开,会上明确,上半年该公司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能力显著增强,新增风电、光伏发电并网容量576万千瓦和10万千瓦,同比增长29.7%和4.7%。

关键字:  国家电网特高压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

  国家电网2012年年中工作会日前召开,从会议上获悉,上半年该公司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能力显著增强,新增风电、光伏发电并网容量576万千瓦和10万千瓦,同比增长29.7%和4.7%。

  “尽管国家电网加大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但限电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用电量需求增速下降,风电装机继续增加,今年风电限电的比例将超过去年。

  特高压输送清洁能源

  近日,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二五”将积极提升消纳清洁能源能力,预计到2020年,可消纳清洁能源4.9亿~5.7亿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的32%~33%。然而,如何消纳风电已成为风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国家电网公司表示,我国的资源禀赋、国情、技术特性和经济性决定了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的唯一途径。

  通过特高压坚强网架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对包括煤电、清洁能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形式进行配置,为实现我国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力高效送出提供了物理平台,将显著提升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电网的坚强程度、智能程度和系统调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电等间歇式能源的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在规划建设大型水电、风电基地的同时,同步规划设计并网方案和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提高风电设备技术创新,实现风电场的功率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加快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调峰电源的建设步伐,加强跨省跨区输电网络的建设,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同时,根据规划,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将达到3.73亿千瓦以上,其中通过特高压传输的容量为2.5亿千瓦以上,这必将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为清洁能源规模集约送出打造便捷高效的“电力高速路”。

  吸纳新能源能力在增强

  国家电网称,上半年,国家电网加快特高压工程建设,优化电网结构,跨区跨省输电和电网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消纳能力显著增强。

  资料显示,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并网容量分别为576万千瓦和10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29.7%和4.7%;消纳新能源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十一五”以来,累计消纳新能源21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9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3亿吨。

  但业内人士认为,增加风电并网的装机,并不意味着风电不再限电。

  龙源集团的内部人士介绍,限电比例10%-12%就是风电盈亏平衡点,一旦限电超过12%将出现全行业亏损。而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的2011年内蒙古、黑龙江、甘肃、新疆等10个省市的限电情况显示,上述10个地方统计覆盖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869.1万千瓦,占全国风电并网容量的42%,但限电比例总体达16.92%。也就说,总体来看,上述地区已经全部出现亏损。

  开发商望保障全额收购

  “今年限电的情况或超过去年。”龙源集团的上述人士指出,去年内蒙古地区的限电比例高达23%,今年更甚,根据内蒙古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2012年一季度,蒙西电网弃风量25.11亿千瓦时,弃风率45.2%,一季度全网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367小时,比去年下降178小时。

  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称,限电严重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核准计划另行研究,核准的项目将集中于华中、华南和海上的一些风电项目。“很快这些地方的装机也将超过电网负荷,出现严重的限电现象。”业内人士担忧,南方地区的电网建设虽相对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有很大的优势,但一旦大量风电开发商抢装,很快也将出现限电的情况。

  中电联的专家认为,风电发电项目与配套电网项目审批相配合是解决之道。该人士指出,早期发电项目核准时,很少明确具体的配套电网工程。两者核准分属于同一能源主管部门的不同司局,由于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常常导致电网核准滞后于发电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电网工程难以做到与发电同时投产。

  一风电开发商表示,要破解风电并网和限电的难题,急需政府协调各方利益,增强电网消纳风电的意识,并出台相关规定让电网保障全额收购。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