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全球采购新形势——我国电子元器件业发展模式思考与探讨

2004-06-02 14:44:02 来源:国际电子变压器2004年6月刊 点击:1401
全球采购新形势——我国电子元器件业发展模式思考与探讨 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采购组织的采购网络加速向中国市场延伸,全球采购活动在中国市场日趋频繁,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参与竞争。一些跨国公司的采购经理日前指出,很多中国企业有好产品,因此供应商更应该主动适应全球采购的规律,与全球采购相互应对。供应商应该实施全方位管理改造,确保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跨国公司一般都会要求供应商建立“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保障财务状况稳定等,这些其实都有利于供应商的长期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中国供应商之一磁性元器件企业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和掌握全球采购新形势。 本刊访问了中国重庆采购会的主办单位,并获得了最新的一些综合全球资讯,希望对我们行业企业带来参考的价值。 外商在华采购与中国制造企业的成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一、全球采购趋势不可逆转 全球采购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和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是各国贸易体制和政策略调整的结果、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突出表现、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物流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大型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全球采购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中国已成为全球采购商关注的热点地区,目前许多国际大的买家将中国作为首选的采购基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其商品无论在其质量、品种,尤其是价格上都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已经逐渐成为部分跨国公司的采购中心。采购中心主要设在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物流便利的沿海城市。在上海目前有近200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购机构,2003年在中国的采购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2005年将超过500亿美元。 (二)全球采购为企业提供了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引导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标准和规格进行生产、提供产品;学习和尽快适应全球采购的资源配置方式;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内外贸易规则的接轨。 (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采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值得重视的问题。如采购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平等;易削弱产品生产国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易通过采购对生产企业形成控制;使生产国的制造业维持在一般加工水平,不易形成核心技术(采购的产品多为资源型和一般加工制品);易对跨国公司分销渠道产生依赖,进而对进出口的节奏产生影响;对国内某类资源形成垄断的可能性。 (四)全球采购每年以7%至8%的速度增长,采购额年高达4500亿美元。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全球采购量,中国企业争得的市场份额却不足1%。这主要基于以下五大原因:一是制造业规模小、规模效益差;二是产品结构层次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四是企业小而散,国际竞争力不强;五是总体上还处于委托加工的低级阶段;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与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制造业生产形式。 三、面对全球采购,中国制造企业应加快成长 (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配套能力强,很多行业现有制造能力已经过剩);较高素质劳动力的总量较大;广阔的的国内市场规模,能支持较长时期的高投资率,具有扩大生产能力的基础;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 (二)生产制造企业应积极应对全球采购。如积极承接国外生产能力的转移,继续巩固我国加工组装基地的地位,并逐步延长产业链;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制造业的重组联合力度,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努力按国际标准和规格生产;争取成为国际买手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取得相对稳定的供货地位,努力与国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适应并学习利用国际贸易规则;谋求产品创新,培育自有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建立有效的独立的分销体系。 (三)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为国内企业参与全球采购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企业提供参与全球采购的信息指导;提供相关的规则咨询;帮助有产品、有市场的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如融资问题等);指导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和兼并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利用制造成本和规模优势,加强研发能力;加强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业内协调行动,防止恶性竞争 。 我国电子元器件业发展模式思考与探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电子元器件行业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础,结合世界各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经验和现实环境变化的要求,研究和思考新的发展模式,壮大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推动整个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对我们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当前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独立于整机企业的自成体系的自我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和整机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配套能力差,技术水平落后。这种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保持综合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联系不紧密,双方主要是简单的产品配套的交易合作,缺乏企业间包括所有权在内的深层次联合。在研发、生产和发展战略上没有形成有机协调、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不利于集成产业链条各要素形成合力,做大做强产业。包括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元器件企业间、整机企业间的价格战,也从根本上反映了产业内部没有形成以整机企业与元器件企业间利益互动为基础的联盟。企业各自为战,从自身局部狭隘利益出发,没有利益联盟的约束,也不顾及行业的整体利益。 反观日本和韩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间通过股权融合,能够形成广泛的利益联盟,从而有效促进了整机与电子元器件业的健康互动发展,进而增强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由于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不能深层次合作,因而元器件企业对发展方向信息不灵通,与整机需求配套十分被动,且明显滞后。总体形成了通用元器件生产能力富裕,而新产品所需的新型元器件,企业却很难满足整机生产成套供货要求的被动局面。如手机和便携计算机等产品,生产配套所需元器件一半以上需要进口。 造成国内电子元器件企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配套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间联合、结盟关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点,则是根本原因。整机和元器件企业与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却没有将非常有限的技术、资本积累形成参与竞争的共同资源。人为地割裂了产业链,加剧了需求与积累间的矛盾。 电子元器件行业是随整机技术进步而进步且变化很快的行业,尤其是在整机技术创新能力活跃的今天,整机的快速变化,对元器件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经过不断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技术积累薄弱,产品技术档次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新技术实用化进程慢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产品的微小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特征,显示度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产品更少。研发水平落后以及支撑条件差距大,导致我国元器件企业当前在新型元器件领域,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生产设备、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企业技术、工艺升级。 电子元器件处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上游需要原材料企业提供支持和合作,下游需要整机企业提供市场。完备的产业合作体系既是整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元器件行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国内整机企业的发展、扩张,在缺乏核心技术积累,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更注重现实的眼前利益,因此科研开发投入少,自主发展的可控性差,对产业的带动能力弱,其结果造成整机企业(集团)的发展,横向面宽、面广,纵向缺深、乏透。长此以往,我们的整机企业(集团)在竞争中必然因为自配套能力差,合作链条短,竞争战线长而削弱竞争力。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这种现象的最好诠释。造成元器件企业和行业当前发展较为被动的以上主要原因,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纵观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格局,结合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分析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格局的走向,提出利益(股权)联盟的发展思路,实际上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探索行业发展的模式。 2、环境变化对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模式转换的客观要求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对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我国加入WTO使电子元器件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加剧 按照加入WTO承诺的要求,我国电子产品进口关税逐渐削减。目前已经有多种电子元器件产品关税为零。整机厂商为了生产成本最小化,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元器件,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外部竞争压力。加入WTO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开放竞争程度加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市场受到国外产品冲击更加直接。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将本国相对落后的元器件产品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恶化了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 (二)整机技术更新加快、IC生产技术发展及专业分工细化提出新挑战 1、整机产品更新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更短;电子整机产品的更新周期加快,特别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例如复印机的产品生命周期约2年,办公用扫描仪的产品生命周期约1年,电脑主机的产品生命周期则小于1年等。整机企业直接提供用户消费的产品,与最终消费市场直接接触,依靠产品差异化赢得市场份额,是整机企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结果导致相应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更新的速度加快。更新带来的生产准备、资金、员工培训的投入等压力将会增大,而元器件企业目前的被动配套发展模式,越来越难适应整机这种迅速创新成果的发展需要。 2、IC业加快发展,单位产品中元器件数量减少;由于集成电路集成度和功能的提高,整机线路得以简化,单机所用的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分立器件的数量不断减少。另外,由于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成本的快速降低,使用将更为广泛、普及。与此同时,通用元器件的销售价格又在不断降低。销量减少、价格降低及品种增加,都对元器件行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一系列被动配套发展模式难以解决的新问题。 3、专业分工更加细化,产业门槛不断增高;随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加剧,客观上要求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化。而这种规模化大生产往往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按很高的质量要求完成,这对从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功底,不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很难适应产业门槛提高的变化,难以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另外,产品的不断细分即多样化,引入了更多的竞争者。随着后进入者资金、设备、人才的加入,特别是国外与整机企业有着所有权关系联盟的大型专业化电子元器件企业的进入,会对在原行业中按照习惯思维生存和习惯模式运行的企业以极大的震动和冲击。 (三)电子元器件专用化、模块化成为整机与元器件企业合作的推动力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以整机产品为龙头,通过不断引入新技术和细化专业分工与合作,不断延长和丰富产业链。而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又反作用于整机产品的规模化和低成本、高效益。另外,当今电子信息产品系统的高技术化和复杂化趋势,使得整机产品的创新将会更多体现在集成能力上。元器件、原材料的创新,则更多依赖基础理论的突破和新工艺的创立。创新和集成能在一个闭环的利益联盟内实现,它具有松散合作无可比拟的高效率、低成本。从经济理论分析,这是不言而喻的。 3、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新模式探讨 倡导新的适应环境变化要求和技术进步规律的,与整机企业融合成长的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新模式,主要目的是使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整机行业的发展带动电子元器件行业技术和产品升级,以元器件行业发展提升整机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发展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的合作关系中,战略联盟可以方便、有效地加强二者的协同与合作。以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为例,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或是部分引导资金,支持建立技术共同研发,吸引相应的整机企业与电子元器件企业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引导整机企业与元器件企业加深合作。与国外的战略合作相似,我国在3G标准产业化的过程中,企业间的合作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如TD-SCDMA产业联盟的诞生,就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领域企业合作方式与国际接轨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4、引导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模式转换的思考 (一)发展产业的关键是发展企业没有企业的强大产业将成为无本之木。 纵观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任何一国产业的发展都是以企业发展为基础。企业构成了产业的基本元素,而大公司大集团又是一个国家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载体。如Intel公司决定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世界竞争地位;NOKIA公司决定了芬兰在世界手机产业的竞争地位;微软公司称霸全球决定了美国软件业在世界的竞争地位等等。 虽然电子元器件大型企业由于其产品的配套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品牌较难为世人所熟知,但行业内的认同度、投资者的青睐、企业良好的效益及大型化的步伐却一刻也未停顿。以西欧电子元器件行业为例,该地区的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不断吸收合并原整机企业旗下的电子元器件企业,或是进行同行业兼并。这种横向一体化进程,既弱化了竞争对手,又使得企业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大大增强了企业抗击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对比国外元器件企业,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大都规模小、产品单一,一旦遇到外部技术或市场的环境变化或产业调整期就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价格战就不可避免。通过股权融合或建立生产协作体系,鼓励在电子元器件行业组建一批优势互补的航母企业,或是整机企业控股、参股元器件企业,形成新的大公司、大集团,以适应电子元器件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同时,鼓励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间通过资本纽带和生产协作机制建立起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由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电子信息产业强国转变。 (二)加快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为企业做强提供体制保障。 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于:企业外部要有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内部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自身在市场的磨砺、竞争中形成的。它包括体制、机制、管理、市场、技术等要素。其中体制是保障;机制是基础;技术是支撑;管理是核心;市场是关键。当前,做强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关键在于从体制上保证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就要求加快电子信息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改革,把单一国有经济投资主体转变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电子元器件企业做强奠定体制基础。比较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前者虽然拥有许多优势,但其经济效益往往比不上后者。又由于企业长期利益获得与经营者短期利益获得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如果企业不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对企业经营的责任主体不明,会严重制约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 电子元器件企业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大,企业发展的变革因素较多,维系电子元器件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要求企业在研发、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客观要求企业有实现长期投入的动力。因此,从根本上考虑,电子元器件企业必须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规范决策,规范运作,才能实现保持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资本纽带完善产业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产业链完善,通过资本纽带连接,规范联合与合作,可以帮助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鼓励整机企业与元器件企业之间加强资本联合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在发展比较成熟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行业,由于整机企业实力较强,可以鼓励其并购上游相应的制造元器件供应商,形成垂直一体化的发展,这样可以把整机产品的综合优势扩大,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成长,也有利于发挥综合竞争优势,如彩电业。国家也应提供财政、金融业务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引导整机企业与元器件企业的纵向融合。其次,对于实力较强的国有和民营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其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都较强,并具有强烈的扩张欲望或产业升级的需要,应该引导、帮助其持股下游整机企业,实现股权融合式发展。第三,对于新兴整机企业或电子元器件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可以采取互相购买对方企业对等数额股份的方式进行联合,实现双方在没有资本输出的情况下成为对方的大股东,经营中双方携手发展,排除其他股东对公司的影响。法人相互持股可以使整机企业与电子元器件企业之间的资本联系空前加强,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以发展新型元器件为契机加速壮大电子元器件行业。 电子元器件行业所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未来产业,尤其是主流整机产品的发展态势,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培育主导产品、营造大市场、推进大公司、发展大产业,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从总体上分析,新型元器件的发展,特别是围绕各种家电消费类产品、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基础网络设备等重要整机产品配套的新型元器件的发展,可以为与之配套的电子元器件企业提供非常广阔的市场。抓住这一机遇,加速调整,做大元器件企业,并培育若干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航母企业,环境是具备的。关键是提高认识,规范操作。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是发展电子元器件企业,壮大电子元器件行业,更重要的是,向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这一目标迈出实质性步伐。因为企业不强大,就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