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应用冷 汽车电子锂电池材料面临产能过剩
摘要: 汽车电子锂电池材料产业,正面临着投资热、应用冷的局面:一方面,关键的锂酸化合物的正极材料得到快速发展,产能已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材料的性能、质量、稳定性、成本、资源利用率等面临较多问题,给汽车电子锂电池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障碍。
我国化工行业的新兴领域——汽车电子锂电池材料产业,正面临着投资热、应用冷的局面:一方面,关键的锂酸化合物的正极材料得到快速发展,产能已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材料的性能、质量、稳定性、成本、资源利用率等面临较多问题,给汽车电子锂电池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障碍。这是记者从3月28日在上海召开的2012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根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每年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功率型30亿瓦时、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1000吨、正极材料1万吨、碳基负极材料4000吨。
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全国汽车电子锂电池和相关上下游产业迎来了投资热潮。目前全国共有正极材料企业200余家,其中上规模的近50家。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经理吴辉介绍,2011年全球正极材料市场总销量为59470吨,国内产量为29450吨。今年以来,国内又有十几家中外企业投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产能有望快速释放。在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产能集中释放必然导致过剩。事实上,相关企业已经感受到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压力。
据记者了解,北大先行公司在西宁新能源产业园已建成万吨级的磷酸铁锂产业基地,台塑长园公司磷酸铁锂年产能已达5080吨,当升科技公司的年产量达到近4000吨。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化的框架虽基本确立,但存在问题依然较多,当务之急是必须大力开发高容量、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电池材料。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制定电池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并举;政府部门在鼓励发展电池新材料的同时,还必须有力支持企业的创新和合作,引导行业有序稳健发展;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长,化工新材料产业要当好“开路先锋”。
天津力神电池公司研发部经理张娜提出,目前锂电池材料在技术上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寿命和成本上,然而市场却已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泥潭。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生产企业天骄科技公司执行总经理胡万谦表示,近两年热钱的炒作使稀有金属钴创出天价,使下游企业成本难以忍受,希望国家对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在财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河南福森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周书平则期望建立磷酸铁锂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共赢。
有关专家同时提出,要加强对锂资源的保护。我国的锂矿资源只占全球资源量的10%,而去年的产能却占全球的12%。因此,应控制投资规模,尤其对小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