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子-2021 广告 雅玛西-2021 广告

光伏产业大起大落 中国将成主战场

2011-12-30 10:33:33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摘要:  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然而,今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目前,我国的光伏产品95%以上出口国外,但是随着欧美需求的疲软,光伏制造业“扩产潮”所带来的巨大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了悬在我国光伏产业头顶的“堰塞湖”。未来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将是国内光伏产业走出严冬的现实选择。

关键字:  光伏,  欧债危机,  电池,  组件,  能源

中国光伏产业在“内忧外患”中蕴育嬗变

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然而,今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

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对记者表示,寒冬蕴育着光伏产业的三大嬗变:残酷劣汰消除成长的烦恼;价格雪崩倒逼平价上网的临界点加速逼近;“内启外拓”缓解单一市场依赖症。这将开启光伏发电的市场井喷。“企业建成以来就没有全面生产过,不仅是没有订单,接了订单也是亏损,价格实在被压的太低了。”江苏泗洪县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是去年12月投产的光伏电池组件厂,站在1万多平米的车间,董事长骈永介绍说。2010年,头顶新兴产业光环的光伏产业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少数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其产品利润也相当可观。在投资者逐利心态与地方政府政绩焦虑症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各地一哄而上大兴光伏产业。

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如今却已有500多家。光伏组件产能仅2010年就增长了170%以上。相对于全球对中国光伏组件约12吉瓦的需求,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出现雪崩式下滑。2011年年初至今,光伏组件价格已下跌了约40%。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赔本赚吆喝”的困境是当下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来自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浙江的数百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进入该行业10余年的光伏界巨头、苏州阿特斯公司总裁瞿晓铧认为,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烦恼在成长中积聚。“严冬期,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被淘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优胜劣汰固然残酷,但行业健康成长的嬗变正是由此蕴育”。

长期以来,制约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是上网电价远高于常规电力。光伏组件至今还是依靠政策性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严冬中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实现了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平价上网的临界点正加速逼近。”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

据了解,经过这一轮价格雪崩,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已经降到约每峰瓦0.8美元。按照目前美国和意大利的电价水平,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长期以来,光伏发电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认可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其高电价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原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在长三角地区,电价最高的工商业用电,其峰时价格约为“0.8元至0.9元之间”,光伏“1元1度电”是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的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启动点。2012年,国内光伏发电有望降至“1元1度电”。在中国光照条件优越的西部地区,兆瓦级地面光伏电站已经可以实现“1元1度电”。

据了解,当前光伏产品价格雪崩已造成行业性的亏损,但一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正脱颖而出。保利协鑫凭借氯氢化核心工艺,实现了物料全利用,单位能耗降至国内平均水平的三份之一。今年下半年,保利协鑫多晶硅产销量不降反升,逆势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多晶硅原料企业。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认为,在价格雪崩的倒逼机制下,光伏企业发展正从靠规模、靠产能转向靠科技进步、靠降低成本,光伏发电平民化,家庭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今年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11月中旬,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针对这种状况,不可能一直依赖国际市场已成为国内光伏企业与相关机构的共识。瞿晓铧表示,中国光伏行业的扩张不是为了占领国外市场,主要是为中国市场作准备。今年9月份,中国出台的上网电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此外,面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萎缩,国内光伏企业纷纷选择改变战略开拓北美、日本、印度、东南亚、南非等市场。今年12月,河北天威集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美国Hoku公司一期产能为2500吨的多晶硅项目实现投产。天威集团规划将在美国最终建成吉瓦级的光伏产能。此前,苏州阿特斯已在加拿大设立工厂,无锡尚德则在美国布点设厂。

内需市场将是光伏企业主战场 未来2-3年将加速整合

目前,我国的光伏产品95%以上出口国外,但是随着欧美需求的疲软,光伏制造业“扩产潮”所带来的巨大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了悬在我国光伏产业头顶的“堰塞湖”。未来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将是国内光伏产业走出严冬的现实选择。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中国这么大,是完全可能吸收这些产能的,尤其是城市里的大型商用建筑,它的电本来就很贵,现在给太阳能的标杆电价是1.15元,如果这个价格用在商业项目上,商业用电远高于这个价格,不用任何补贴,他们都会很积极的用。韩晓平还认为,如果政策配套,我国的屋顶太阳能发电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家能源局正在做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这个政策一旦能够突破的话,未来中国的市场空间会非常大。因为现在放眼看去,我们的城市几乎看不到屋顶太阳能,欧洲的屋顶利用率很高,国内如果把这块利用起来的话,会产生相当大的市场。国家能源局正在做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这个政策一旦能够突破的话,未来中国的市场空间会非常大。因为现在放眼看去,我们的城市几乎看不到屋顶太阳能,欧洲的屋顶利用率很高,国内如果把这块利用起来的话,会产生相当大的市场。

不过在寒冬中,也有好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提高一倍到8厘/千瓦时,按照这个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征收将超过380亿,这有助于增加电网企业采购积极性。钱的问题解决了,政策面依然需要进一步理顺。韩晓平认为,目前国资委对电网公司的考核指标应该向太阳能发电倾斜。首先要解决上网问题,而上网问题还要解决电网公司的利益,国资委不能仅仅是要求电网公司每年完成多少量,增长多少,简单的按照GDP的方式来进行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觉得各个部委也要改变思路,把它作为整体利益和国家战略来考虑,让这些公共事业型的电网公司把这些事情当做自己的工作,完不成的话可能奖金会受影响,帽子会被摘掉,只有这样它们才有积极性。

林伯强建议,还需要考虑到电力运输、调度侧的积极性。其实现在问题还不完全是上网电价,关键是咱们的清洁能源分布都在东北、西北地区,这些地方是没有市场的,长距离运输以及对电网稳定影响的这部分成本,目前是没有什么说法的。目前所有补贴都是补贴发电侧的。

中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发展方式是导致寒冬来临的重要原因。以浙江为例,光伏产业的衰落已给该省经济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该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兆瓦以下。越来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导致竞争加剧。截至目前,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不少小企业出现倒闭或者停产,一些早前规划的项目也被迫放缓。

相对于内忧而言,外患更让人担忧。一方面,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及美国商务部提出的“双反”涉及到了中国75家光伏企业,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晶科能源等较具规模的生产企业均在其中;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市场的需求逐步放缓,若美国出口又遭遇阻碍,对于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一情况在明年得不到扭转,我国出口外贸形势也将面临挑战。

对中国来说,95%以上的光伏产品都销往到海外市场。今年以来,全球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凶猛,先后遭遇欧债危机、美企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诉讼,使得近九成产品销往海外的中国光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美国作为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场,如果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双反”调查,中国光伏行业将遭受严重打击。同时,如果在美国市场的“双反”成立,接下来这种势头很有可能传导至占据大多数出口量的欧洲市场。如果欧洲市场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将带来更大的打击。国家发改委能源管理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李俊峰说:“征收反补贴反倾销惩罚性关税,哪怕一分钱对中国企业都将是灭顶之灾。”

核心技术缺失是弱势?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曾因其低成本和高利润而让中小企业、甚至行外企业倍感诱惑,以为这是座宝山。然而,在我国光伏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先进核心技术的缺失而不得已盲目采用低成本但高污染的技术进行生产,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低端产品对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更是极为严重,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十分明显。另外,经历过来自国际的需求危机后,一些小型企业将会被逐步地淘汰。

生产的盲目性使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一度电风扇市场走俏,于是大家一窝蜂去生产电风扇。后来又发现洗衣机好卖,于是扔下电风扇又去生产洗衣机。连生产线都没有,就是随便找来一些下脚料,然后利用手头一些简陋的工具在简陋的厂房里叮叮当当地干。结果是,大量产品粗制滥造,库存积压严重。

“更严重的是,这些光伏企业当中,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并没有几家,更多的企业都是做代工。在市场好的时候,尚有一定生存空间;一旦市场转冷,很多企业就不得不关门大吉。”太阳能光伏网主编周荃说。他指出,目前光伏业已经到了低谷,价格太低了,导致整个光伏产业出现了崩盘的趋势。尽管这几年我国光伏业飞速发展,但有数量无质量的发展模式,很容易造成行业的大起大落。

一方面,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在“数以百亿元”的政府财政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已形成包括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还只局限于光伏组件的生产,90%的产品以出口欧美为主,产量占到了全球的四成以上。但这一发展模式也备受诟病,生产出的光伏产品出口到了国外,而严重的碳污染则留在了国内,中国光伏企业由此被人称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试验田。

知名经济评论员陆新之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量所谓的中国光伏企业只是光伏产业里面的“富士康”,赚的是代工的钱,这种模式已经发展到尽头了,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进行反思,把握机会调整产业结构,掌握核心技术。

施正荣:光伏行业有望在2012年走出低谷

光伏行业在数年前因为发展顺利而少有波折,其前景一度被各方勾勒得极为绚烂多姿。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光伏公司也在短短数年间由零起步,如今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群落,至少30G瓦的现有生产规模已无人可敌。但各家公司遭受了今年市场需求增幅下滑、价格对折的惨痛局面之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滋味,或许是行内中人正在品尝的。

拥有全球最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的尚德电力(STP.NYSE)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表示,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于多晶硅和硅片等领域。在“微笑曲线”中,制造端的利润是最低的。如要生存,他表示,必须在做好精细化生产的同时,通过产能扩充实现规模效益。一般估算看,从多晶硅、硅片到电池和组件,投入的资金达到每瓦1美元。照此计算,扩建一个1G瓦全产业链的产能,所需资金高达10亿美元。另外,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虽然利润相对高而且收益比较稳定,但是同样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保障。以每瓦2美元计算,投资一个50兆瓦的光伏电站,需要投入1亿美元,而投资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所以,可以说光伏产业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

他指出,2011年全球的光伏需求并没有萎缩。对于一个朝阳产业来说,增长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需求增长的速度赶不上行业产能扩张的速度。华尔街分析师在回顾时都比较一致地认为今年新增的安装量在24G瓦左右,这比去年的18G瓦还有33%的增长。但是,全球的光伏产能已经突破了40G瓦,其中不乏许多投机的劣质产能。这事实上造成了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幅度超过30%。第一,在成熟市场,客户更加倾向于选择产品质量过硬、品牌优质、产品融资能力可靠的供应商。有报告表明,今年二季度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累计达55%,远远超过去年同期26%的水平。第二,行业的基本面没有任何改变,虽然,欧洲市场受累于各个国家艰难的财政危机,增长平缓,但是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该司看到其他新兴市场在蓬勃发展,包括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内需市场。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继续开发新产品来创造市场。由于超前的规划和布局,尚德对于亚太、中东、非洲地区(下称“APMEA”)进行周密的市场部署和开发并取得骄人成绩,今年他们在APMEA市场份额为30%。面对危机,他们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成本控制,在产能过剩、价格下降迅速的市场挑战面前,只能在成本下降方面走得更快,才能胜出;第二,还是要在电池、硅片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领域,加大投入,增强技术竞争力;第三,更加注重优化运营架构,达到增加效率、节省费用的目的。

施正荣说,作为中国的光伏企业,尚德在国际化道路上有一些心得。我也想强调,尚德的国际化为什么会成功,关键还是这个行业国际化的特征所决定的。正因为太阳能光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产业,国际产业互补与合作才使得太阳能光伏的成本,能在短短的10年里降低70%以上,光伏能源成本离平价上网、人人用得起的目标更近了。

经过调查发现,太阳能光伏是所有能源形式中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每兆瓦光伏能源能够创造35个就业岗位,其中60%的就业是在市场端。因此,这个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可以创造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非常遗憾的是,虽然全球光伏产业对此有普遍的共识,但是,个别企业、个别政府在面临市场优胜劣汰的时候,抓住了“双反”这个救命稻草,寄希望用贸易壁垒来拯救他们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在应对贸易壁垒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各方的诉求点,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调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特别是要借用专业的律师团队,配合我们自身的应诉小组,仔细、完整地完成相关事务性工作,做好最坏的打算,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郭台铭进军光伏产业

不过,郭台铭称,他选择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候进军光伏业,并非一时冲动拍脑袋决定。他的雄心抱负在于建立自主品牌。这次高调宣布投入千亿进入光伏业,郭台铭给富士康找了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中国最大,也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三的多晶硅生产商香港协鑫集团。据了解,到2012年,协鑫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保利协鑫的多晶硅产能将达6.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业界人士揣测,郭台铭有此“壮举”也许是因备感“代工”一词带来的消极被动,但愿他取得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品牌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

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对于郭台铭来说,光伏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更是一块巨大的诱人蛋糕。从国内来看,据国家能源局公开信息显示,我国“十二五”光伏装机量将从原来的5GW上调为10GW,2020年的光伏装机量则有可能上调至50GW;从全球范围来看,中金证券分析师张帅指出,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未来3-5年,在欧美部分市场,太阳能发电成本将低于火电,太阳能将迎来新的一轮高速成长。“我们判断3-5年的周期内,全球多晶硅的需求将增加到100万吨的级别,是现在的10倍左右。”他说。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即使渡过危机,光伏产业也绝不会再回到两年前的价格,高利润的时代必将一去不复返。危机过后,整个行业在以出口为主的市场格局必然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此次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不失为放宽视角和转移战略的好时机。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